轉天一早,天不亮的時候陳教授便把馬林叫醒了,陳教授提議說:“馬警官,雖然我進入過山裡又從山裡安全地走出來了,但是我們這幾個人畢竟不熟悉山裡的情況,我向你提一個建議,可不可以請求老鄒陪同我們一起進山,老鄒經驗豐富,辦案你們警察在行,在山裡找人,老鄒肯定更在行,你覺得呢?”
馬林同意地點點頭:“如果老鄒可以跟在我們身邊,他了解老林子,當然很好,不知道老鄒有沒有時間或者人家願意不願意呢?”
陳教授拍了拍胸脯,說:“你不反對就行,剩下的事情我來處理好了。”
老鄒是個爽快人,他答應了陪同上山的請求,但在離開林場大木屋之前,必須等待另一個護林員來接替老鄒,老鄒用無線電與山下的護林員聯絡了一陣,上午9點多的時候,年輕的護林員接替了老鄒的工作,於是,老鄒帶著他的大黃狗,和馬林一隊人一起朝山裡行進。
真正進入山區的時候,已過了中午12點鐘了,雖說是秋天,大山裡的許多植物依舊茂密如夏,可以把直射的陽光擋在外面,從繁密的枝葉間漏出的無數光柱穿過幽暗的空間,斑斑點點地投射在陰冷潮濕的黑土地上,各別經過的羊腸小路被一地黃黃的落葉遮住,腳踏上去軟綿綿地不著力,到處彌漫著一種腐爛植物的味道。
要是沒人硬闖進來,林子一定是很寧靜的,因為有人驚擾了林子,所以山間總是會傳來幾聲鳥鳴和小動物在草叢裡驚慌的逃竄,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對於第一次真正闖入長白山懷抱的馬林和蕭雅婷來說,滿眼都是沒見過的奇異物種,如同身處在一個無比巨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中,人們驚異於物種的奇妙,一路上興致昂然,不斷請教老鄒一些關於長白山老林子裡的傳說故事,老鄒也樂此不疲,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一路走來也不覺得過於疲勞,只是陳教授有時候會表現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樸大頭這一路都低著腦袋走走停停,像是丟了錢包一樣,於是陳教授用力地朝前推他一把,說:“趕緊走啊,磨蹭什麼啊?”
“走了大半天……我……我怎麼連個小人參也沒看見?”樸大頭的嗓門挺大,操著不嫻熟的中文說道。
老鄒聽了這個外國人的話,他大笑了幾聲,說:“你別費勁了,這才剛剛進山,你不覺得有很多樹木都是小樹,那都是新栽的,從古至今這麼多年的亂砍亂伐,山裡的植被受到極大的破壞,這不,近些年才開始封山造林嗎?所以說,即便山上還有所剩極少的人參,那也得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就算真能看見一棵人參,如果不懂放山人的規矩和方法,也很難把參完好的帶出山,即便強行挖走,那人參很也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了。”
“那……為……為什麼呢?”樸大頭迷糊了,他問老鄒,“人參……人參不就……是一棵草藥嗎?看見了,挖出來不就可以了嗎?”
老鄒笑了一下,耐心地說:“進山採參的人叫放山人,要是結幫結夥就叫參幫,參幫人數多少沒有規定,但放山的人數必須為單數,當然這主要是討個吉利。挖到人參回來的時候就成了雙數,這叫‘去單回雙’,因為人參也算‘人’。”
類似的話馬林好像聽逃犯李長貴說過,因為這一次的案子與採參這種職業密切相關,他希望能更全面地瞭解放山人所有的禁忌和規則。
只聽老鄒接茬說:“進了山,人參就不能再叫人參了,得叫棒槌,這是規矩,一旦挖到棒槌,無論進山幾個人,賣了錢要均分,老把頭也不例外。最重要的一條規矩是,抬棒槌要挖大留小,為的是給幹這一行的子孫留口飯吃,發現棒槌要立即大叫‘棒槌’,這樣就能把人參定住,不然它就跑了。還有,心眼不好,愛耍小聰明的放山人,是永遠得不到大棒槌的,因為長白山還有一種草,長得和人參幾乎一模一樣,一般的人是分辨不出來的,但與人參不同之處就是渾身長滿細刺,做事不踏實的放山人,最容易遇到這種植物,看起來和人參相差無幾,可用手一摸就紮了一手刺,這刺可厲害了,紮進肉裡,不拔還好,越拔越多,還有毒,鑽心疼啊,倒是沒聽說有人被刺毒死過,不過,這是個教訓,也有人說,是山神爺參把頭故意施法懲罰一下那些不厚道的放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