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丈夫是身著全副的軍事制服被埋葬的。
我已經建議為你的丈夫的英勇戰鬥表現追授“傑出服務勳章”,勳章不久後會郵寄給你。
我以及我計程車兵們和你一同致哀。
……
上校寫給未亡人的這封信裡面說,年輕的軍人犧牲在高黎貢山附近的一處叫做清水塘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那張照片拍攝到的場景竟然如信中描繪的葬禮場景出奇的相似,比如背景上那一棵巨大的樹木,黑色的質地堅實大棺材等等,但要想搞清楚是否就是年輕軍人的葬禮,最簡單的方法是拿著照片去問一下寫信的那位上校,可惜,年頭太過久遠,那位上校早已離世多年。
為了完成祖母畢生的願望,孫女希望在祖母去世之前把祖父的遺骨找回來,當然,找尋棺木這件事他們會自行出資解決,孫女表示,她會從國外派遣一位業內人士去找尋屍體,但想要完成這件事情必須跨越兩個國家,孫女懇求雜志社給予幫助,疏通關系,打通各部門的關卡,以便可以把親人的骨質運回家鄉。
雜志社的領導很同情寫信的祖孫二人,因為祖母病重且年事已高,隨時都有可能撒手人寰,事情一下子變的十分緊迫起來。
無論是誰,只要是聽了這樣一個故事的人,都會覺得如果把此事促成,都將是一大善舉,雜志社的領導發揮了自身最大的能量,終於疏通各方面的關卡,但是當地有關部門要求,在外國探險家進入山地之後,必須有中國人陪同在他身邊,這樣的要求並不為過,然後,經人推薦,陳志文就接受了這個翻譯與監視並重的雙重任務。
事情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大約一星期後,被僱傭的探險家大衛、翻譯陳志文以及兩名當地的挑夫兼向導,根據手中的照片和一封上校的信件,四個人深入高黎貢山,去尋找那位年輕軍人的棺木和遺體,同時,四人也走進了六十年前的滇西戰場,沿著當年遠徵軍光複滇西國土的路線,踏上了那片神秘而兇險的滇西土地。
除非你是親歷,否則沒有人能想到,世界上還有如此艱險的戰場。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耳熟,似乎趙佗就曾經如此描述過,所以,這更加驗證了那段山路的艱難險阻,在這巨大的山脈裡,距離不是用公裡計算,而是以天計算的。
高黎貢山巨大的山脈緊貼在怒江西側,南北橫亙數百公裡,海拔三千多米,探險隊一行人走的這條路是兩千年前就有的古商道,可以用手腳感受到,古人們為了修通這條古道,把內地商品輸往緬甸、印度花了多少力氣,同樣,這條路也是許多年前中國大軍西行的遠徵之路。
六十多年前,中國遠徵軍反攻滇西時,卻是在滂沱的雨季,頂著每日必至的大雨,踩著比油還滑的窄小路面,冒著密集的炮火,穿著破爛的草鞋,一路廝殺著經過這裡。
上山之前,探險家曾希望在當地租一匹馬或者一頭驢子,結果被兩名當地向導拒絕了,他們告訴探險家,走這樣的路那些可以代步的動物都是累贅。等到探險家真正的走上山路之後才發現,在平時為行人代步的馬或驢子,在這條艱險的路上一步都不能騎。
在山頂曠無一人的時候,濃霧會隨時彌漫在這隊人的周圍,轉眼之間甚至看不見對麵人的五官,每個露營的夜晚,兩名向導都會講起戰後山上鬧鬼的傳說,因為戰爭太慘烈,戰死的軍人實在太多,天陰下雨的時候,鬼魂就會跟著霧氣一起出來,成群結隊,黑壓壓一大片,走進看,甚至能夠看清他們手裡舉著的槍,可惜就是看不見他們的腿……
向導發誓說他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真的,大衛聽不懂中文還好些,可每當陳志文一個人處於濃霧裡時,都令他越發的膽戰心驚,然而陳志文還猜不到,這次尋找屍體的任務並不僅僅只有恐懼這麼簡單。
從北邊山崖下來,再繞道上了南邊的山崖,許多天就這麼過去了,探險家雖然有兩名經驗豐富的向導在身邊,但他們仍然沒有找到關於清水塘的任何線索。
沿路打聽了一些過路偶遇的山民,一方面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另一方面即便有老人還活著並且親歷戰事,知道此事的可能性也極小。
據瞭解戰事的山民說,反攻期間,山民都躲進了深山裡面,沒幾個人敢出來冒險,只能從山頂上遠遠地看著山下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