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寵後開掛模式> 第5章 甜勝蔗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章 甜勝蔗漿 (2 / 2)

當初,太.祖皇帝仿前朝設立內閣,因著那時候內閣人少,國庫也不豐裕,這內閣的條件自然也沒多好——文淵閣裡統共也就兩個值房,首輔單獨一個,剩下的兩個閣臣擠一間,至於底下的屬官則是直接在邊上空地搭起的捲棚裡工作。等到後來,內閣又進人,實在是再擠不下,鄭首輔上稟皇帝,這才得以擴建了一番,幾個閣臣終於能夠一人一間值房。但是,哪怕如此,這值房的辦公條件肯定還是比不上六部高官的一人一套院。許多年紀太大、身體不大好的閣臣若是無事也不怎麼喜歡在哪裡待著,只是因為內閣需要直接對皇帝負責,所以無論何時值房裡都得有人,以備皇帝召見垂問。

這一次,內閣次輔、禮部尚書劉尚德正好在值房,這便跟著周春海來見駕了。

劉尚德算是六部裡尚書裡年紀較輕的了,現今才四十許,白麵長須,穿著一身大紅蟒袍,倒很有幾分斯文氣派的模樣。他入書房後,先是恭恭敬敬的與皇帝見了禮,然後才開口:“陛下傳臣過來,不知有何吩咐?”

正伏案批閱奏摺的皇帝似乎才醒過神來,抬起頭看了劉尚德一眼,淡淡道:“劉卿起來說話吧。”說罷,他伸手將玉硯邊上的那本擱了很久的摺子抽出來,丟給邊上伺候的周春海,道,“把摺子拿給劉卿看看。”

周春海抬著雙手接過那摺子,小心翼翼的遞與那下首的劉尚德。

劉尚德接了摺子看了兩眼,心裡便有數了:這是內閣報上去的春闈主考人選。

春閨是大事,哪怕是皇帝也得上心,像宋昌宗就曾經為天下學子寫過一首詩,鼓勵世人苦讀六經,科舉入朝:“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其實,元昭元年,皇帝登基第一年按理便該開恩科。只是那會兒首輔鄭啟昌出手稍微壓了一下,皇帝似乎也不在意,這事就給擱了下去。所以真算起來,這元昭三年的春闈確實是皇帝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恩科,進士又是所謂的天子門生,頗有些意義,也難怪皇帝會格外看重些。

劉尚德面色不變,只恭謹的問道:“陛下,可是這主考人選有什麼問題?”

這主考人選乃是內閣一起擬出來的,連劉尚德自己也都在裡面,分別是:禮部尚書劉尚德;工部尚書蘇為民;戶部尚書許耀宗;左都禦史薛保宜,全都是朝中資歷深厚的人物。

“這倒沒有什麼,這摺子裡的幾位大人,包括劉卿你都是我大齊重臣,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皇帝語音一轉,倒是笑了笑,“只是,朕覺得這到底是朕登基以來第一次開恩科,心裡頭倒是想要選個年輕些的。”

劉尚德一頓,隨即便道:“不知陛下屬意何人?”

皇帝長眉一挑,那漫不經心的笑容裡便顯出幾分鋒利來:“吏部左侍郎何宣,如何?”

劉尚德聞言一頓,隨即便伏地叩拜,沉聲道:“陛下,恩科乃是大事,何宣資歷尚淺,何以能當如此重任?”

皇帝的聲音倒仍舊不緊不慢:“嗯,他資歷是淺了些。不過年輕人嘛,總是要多歷練歷練,多敲打敲打,這日後才能堪用啊。”

劉尚德還欲再諫,只是抬首對上皇帝的目光,便好似被人兜頭澆了一桶的冰水,轉瞬之間便又明白過來:這主考人選確實重要,可更重要的卻是皇帝那句“日後才能堪用”——皇帝現今明裡說的是科舉,暗裡想的只怕還是那個吏部尚書的位置。

自去年底,吏部尚書李誠被皇帝尋了錯處,不得不乞骸骨歸鄉,這吏部尚書的位置便空了下來。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掌管官員升遷任免,號稱天官,分量極重。故而這尚書位空下之後,朝中上下包括皇帝也都盯著這位置。首輔鄭啟昌的妻弟錢子章乃是吏部右侍郎,正是首輔一派力推的人選;而皇帝卻屬意吏部左侍郎何宣。

兩方爭持不下,這才把這位置空到了現在。

而皇帝現今要點何宣為春闈主考,只怕也是要給何宣尚淺的資歷多添一筆,日後再提要讓何宣接吏部尚書位置的時候自然也就顯得順理成章的多了。

劉尚德想透了這一點,心下更添幾分凜然,好一會兒才斟酌著道:“陛下,若點何侍郎為主考官,這副主考的人選就更不好選了......”本來嘛,主考選個尚書,副主考選個侍郎,這麼個陣容也算是對得起皇帝登基以來第一次恩科的架勢了。可若是讓何侍郎為主考,這副主考的位置只怕還要再考慮——要是來個資歷太厚的副主考壓了主考官,豈不是要糟。

皇帝笑了一下:“沒事,副主考還有其餘監考人員,你們內閣接著再議就是了。”

這便是明擺了要選何宣。

劉尚德還欲再說,皇帝便已擺擺手:“行了,你把這摺子拿回內閣,和鄭首輔說一聲,好好再議一議副主考和其餘監考人員的名單吧。”說到這裡,皇帝的臉色也跟著端正起來,鄭重其事的道,“馬上就要春闈了,這事可不能再拖了,你們也要加緊處理才是。”

劉尚德不免暗道:這摺子上月便遞了,還不是皇帝一直壓著,這才拖到現在?現今離春闈只剩下十多天,才找人說這事,這不明擺著就是要用情勢迫人!

只是,劉尚德倒也不至於為著這事在禦書房和皇帝起爭執,一絲不茍的起身,行過君臣之禮後便抬步出去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