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疑惑地詢問道:“張總,你剛才用機械手實驗,已經排除質量影響的可能。
第二步用鐳射來實驗,它有兩種極限條件,最低的動態質量,和最高的速度。
這也不好判斷,具體哪個因素發生作用。”
“感覺很敏銳。”張知先誇獎了一句,他隨後解釋道:
“我猜想他和質量還是有一定的關系。
光子的靜態質量為零,它的動態質量也很低。
我國科學家經過仔細測定顯示,在任何情況下,光子的質量都不會超過10的負54次方千克。
如果能量防護罩把鐳射擋下,那就證明這個觸發機制,和速度有關。
如果能量防護罩無法阻擋鐳射,它也能證明這個觸發機制,還是和質量有一定的關系。”
聽到張知的解說,方萬裡立刻明白下來。
他仔細控制著實驗室的控制臺。所有裝置都檢測好後,他按下高能鐳射的啟動按鈕。
鐳射很輕松的透過能量防護罩。它和能量防護罩接觸的地方。還引發一些漣漪。
這是兩種光發生幹涉效應,産生的影響。
張知仔細檢視傳回來的資料,鐳射幾乎毫無阻礙的穿過。
能量保護罩的觸發機制,他還是和質量有一定關系。
他準備用可變電磁發射導軌,和粒子加速器,來驗證能量防護罩的觸發機制。
方萬裡想了想,他提出一個建議。
“張總,我覺得只用鐳射來驗證,得到的實驗結果,還有些不完整。
應該新增幾組組對照的試驗。
伽馬射線,它是一種波長極短,頻率很高的電磁波。它攜帶的能量很高。電磁波不存在質量。
貝塔射線,它是一種電子束,速度能達到光速的0.99倍。電子的質量很小。
阿爾法射線,它是高速的氦原子核,能代表大多數粒子。
用這三種自然界常見的射線,比鐳射更能驗證,能量防護罩的防禦機制。”
“你這個思路比我想的好,按照你的想法來佈置實驗。”張知認同的說道。
他非常滿意方萬裡的思路,畢竟自然界中,是沒有鐳射存在。
方萬裡來到控制臺前,雙手熟練的操作。
隨著他的操作,實驗室中立刻有機器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