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其內部蘊含的奈米機器人,可以在原子級修改工業産品的精度。
保證機器在沒有輪滑油的情況下,也可以較長時間的穩定執行。用於月球上的極端環境。
於志遠看到這種機器人,他感慨的說道:“這種智慧機器人太過先進,一臺機器人就可以完成一個小型工業區的建造。
你們怎麼沒有在現實中推廣它們。這能很大的促進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
張知無奈的說道:“別看它們先進,製造的成本和使用的成本都極為高昂。
要不是我們開闊月球地區,進行星際探索活動的前置準備。
這是不計成本,只求結果的計劃。
我們公司也不會拿出這種機器人,只會使用現在已經成熟的智慧工業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身上的液態壓縮金屬,它需要龐大的電能操控,才能讓液態金屬任意的運動。
除了核電站,其他的供電方式,無法滿足它們活動。”
“說到核電站,於主任你和我來。”張知帶著於志遠,向在月球上建的核電站走去。
他們來到一個方盒子面前,這個方盒子只是一個模型。
從它的資料上來看,大概佔地500多平米,高20多米。
張知指著它,興奮的說道:“這就是月球基地的核心。氦3核聚變反應裝置。
我們研究它也是下了苦功夫,剛開始我們已知核聚變的所有路徑,都是隻能啟動核聚變反應。
卻無法穩定的控制它,反應的功率。
最後找到最原始的鐳射慣性核聚變模型。
沒想到這種方式,對於氦3為燃料的核聚變反應,有獨特的效果。”
看到這個核聚變裝置,於志遠也很高興。
有了核聚變,在月球上就不用犯愁能量。
它源源不斷地輸出電能,就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工業,也可以建立工業型農業。
他們又一次檢視了,廢物回收的裝置。廢水利用迴圈的裝置。
氧氣和二氧化碳互動迴圈的維生系統。
控制整個基地溫度的中央空調系統。
張知特別指著這個中央空調系統,說道:“這個是人類在月球上生存的保障。
月球由於沒有大氣層保護,它的晝夜溫差太過懸殊。
如果沒有中央空調系統,我們的航天員就是穿著宇航服,也無法在月球上長久的生存。”
於志遠想著這一路上他所見到的裝置,應有盡有。
看到這些裝置,他就在腦海中構建了一幅,月球基地的大概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