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們的空間站,它的主體結構也會建設完成。”
吳夏也說道:“我們的太空梭,現在使用狀況良好。
只要提前兩天給我打招呼,隨時都可以發射衛星。”
張知和吳夏回到公司,嚴集亮去智慧工廠,要和那裡的工程師研討衛星的設計工作。
張知正往回趕的時候,接到李菱秋的資訊。
她所設計的太空生物圈,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他心裡對於引力彈弓失敗産生的陰霾,消散了一些。
別看在眾人面前,他做出一副很淡定的樣子。
其實張知心裡也有一些不愉快,本來已經十拿九穩的事情,因為自己考慮不周的情況,導致實驗失敗。
他這次是吸取教訓,新的科技,有很多他不熟悉的地方,還需要盡力探索。
張知也反思自己最近的想法,有沒有違反自然界中的規律。
他來到李菱秋設立生物圈的地方。
李菱秋看到張知,她就安慰道:“引力彈弓這次失敗沒什麼關系,就是以前新研究出一個火箭,它們發射的成功機率,也只是在50左右。
何況我們這個新的技術,不用在意它的成功率,只要每次有進步就是好的情況。”
李菱秋帶著張知來到她所建立的生物圈。
她指著佔地只有一百平米的微型生物圈,說道:“這是這是我研究的微型生物圈。
我經過多次模擬,它們在能量防護罩的保護下,可以在宇宙中獨自的生存。”
張知聽到李菱秋這麼說,他略微詫異的問道:“你這個微型生物圈,他已經可以實現自我迴圈了嗎?
我們地球生物圈能實現自我迴圈,那可是在太陽的能量持續輸入下,才可以完成。
無論是大氣的迴圈,水汽的迴圈,還是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迴圈,都是需要陽光的參與。
我這也是在引力彈弓失敗後,接到你的資訊,仔細的反思我以前的想法。
發現我所認為的生物圈,在空間站中是無法生存的,我們就是用燈光做能源,也不能達到這個效果。”
李菱秋撅著嘴說道:“在你提出建立太空生物圈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外行的提法。
根本無法有效的建立一個完整的生物圈。”
她又加重語氣說道:“我本來就沒有想建立,和地球上相同的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