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經翰和他告別後,來到無機實驗室。在高壓反應釜旁,他看到了自己的恩師,張勝海院士。他恩師今年九十九歲高齡,看上去一點也不顯得蒼老。有一股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的精氣神。
楊經翰上前打招呼道:“老師好,我聽說你帶來一個新裝置,對二氧化碳轉化乙烯實驗有幫助。”
張勝海指著旁邊的像電飯鍋大小的機器說道:“這是總理送來的,新式的量子計算機,上面帶有星宇科技最新的科研模擬系統。透過科研模擬系統,找到了二氧化碳轉化乙烯的工業生産方法。”
楊經翰很是震驚。他知道這代表什麼,二氧化碳轉化成乙烯的方法,在實驗室中早就成功。只是成本太高昂了,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産。
一旦工業化生産成功。將會影響石油的另一個重要領域石化産業。
石化産業將徹底拋棄石油。乙烯是石化産業的基礎原料。它可以透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轉化成任何一種有機物。他是有機化學中最基礎的原料。
從幾年前國家就佈局這個專案,就是為了石化産業,不被我國外的石油巨頭遏制住。
只要這個專案成功,國家的石油用量減少三分之一。這省下的不光是錢。更得到石化産業的話語權。
他老師張勝海的話把他驚醒,聽到他老是說。
“忽然冒出來的星宇科技,科技進步的速度很快,他製作出的量子計算機,比國家研製的領先了好幾代。”
“這科研模擬系統,真是造福科研界的優秀工具,有了這個系統,省了很多事。透過我們這幾年實驗的資料,系統計算出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轉化出乙烯的條件。”張勝海激動地說道。
楊經翰剛想把延壽藥劑拿出來。聽到旁邊的實驗員喊道:“院長出結果了,轉化率是15,這次實驗失敗。”
李經瀚問道:“實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院長,是所長啊,你回來了。”實驗員驚訝的說道,“是反應釜的壓強不夠,實驗條件需要的壓強更高,但這是世界耐壓最強的反應釜。”
楊經翰思索著說道:“壓強上不去,你們考慮過溫度,或者催化物。”
張勝海回答道:“溫度考慮到了,催化物是四氧化三鐵。”
楊經翰覺得自己多餘說了,做化學的哪有不知道用催化物的。它是化學反應中常見的工具。它透過降低反應物的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
它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降低化學反應的門檻。就比如人體的各種酶,他就能把需要很高條件的化學反應,降低成在人體中就能達到。
“不要怕困難,再開兩個反應釜試試。”張勝海在一旁說道。
看著實驗員往反應釜裡投放催化劑。楊經翰也勾起了興致。他也拿起四氧化三鐵。他沒注意到的事,四氧化三鐵有磁性,把他衣服上的金屬顆粒,吸附到上面。
反應釜合上,向裡面通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實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