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盛世,這種人就會像一根根不合群的倒刺,橫立在那裡,紮得皇帝煩心。
李廷壽崩逝那夜,也曾將雲杉季鴻儒二人秘密傳至宮中,他拉著這文武二臣的手,氣若遊絲地叮囑他們,亂世當立,可阿珠一人卻獨木難支。望二位肱骨,日後都做武朝的槍。
謹遵陛下聖意。
雲杉是這麼循規蹈矩地應下了,可當時的季鴻儒是怎麼說的來著?
當時的季鴻儒後退一步,恭恭敬敬地跪在殿前三拜九叩,頭磕在地上,震得殿內燈燭搖晃,螟蛾紛飛:蒙陛下聖恩不棄,臣此一生,必當以此為志,死於萬人前,安於萬人後,縱入刀山火海,亦如飲甘泉。
雲杉聽完就撇了撇嘴。
他們雲家侍奉了太多個皇帝,這種託孤場面,也就只能勉強震撼一下季鴻儒這種沒見過世面的窮書生。
當時的雲杉這麼想。
季家兩代而亡,季鴻儒祖上最多也就只出了個刀筆小吏,其胸襟眼界和底蘊,又如何比得上他們百年傳承的雲家?
他們雲家,可是開國的功臣。
他們從太祖爺爺起就跟著李道隆開疆擴土,武朝三百年,雲家三百年,他們一榮俱榮地走到今日,雲家將門之所以能百年屹立不倒,那都是雲家人用命換來的。
季鴻儒在朝上喋喋不休,雲杉有時也會覺得厭煩,且計較那麼多做什麼?他們這些在朝上錙銖必較的人,是當真沒見過血流成河的場景,是當真沒經歷過,高堂太祖,手足兄弟被人屠戮的時候。
可他經歷過。
經歷過這些之後,朝上那些被顛來倒去爭論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真就不那麼重要了。
文官靠筆掙功名,他們紙上談兵論政治,方寸之間講宏圖,一切都來的太容易,可沒有人知道,威風凜凜的雲家將軍和龍虎軍,為了武朝今日這一切,曾死過多少人。
多到就連雲家祠堂和將士名錄,都早已擺不上,寫不下了。
他的祖父,死在西南叛亂的流矢中;他的父親,死在寸草不生都沙漠裡;而他的兒子們,則全都死在了冰冷的北境。
至於那些被他親手教導,帶到戰場上的將士們,他們前赴後繼地倒下,那些倉促中沒來得及收斂的屍骨,就日日盤桓在雲杉夜半的夢裡。
他負衡據鼎地走到今日,裡面樁樁件件,代價都太大了,大到不能回頭,不能毀滅,不能失去,雲家不能倒,龍虎軍不能散,武朝不能塌。
這就是雲杉活著的意義。
所以雲杉時常覺得這些人,沒意思。
日子,得過且過便罷了。
真動了刀槍,缺胳膊斷腿,一群酸腐秀才,保不準又要哭爹喊娘。
雲家這麼多年鞍前馬後,他們不太在乎世道如何,人間的紛擾爭搶本就從不止息,他們雲家將軍世代要守的,從來就只有萬眾矚目的李家皇室,和其下雲家和龍虎軍們祖祖輩輩從屍山血海中搏殺出來的,千秋萬代的榮光。
而季鴻儒卻要報答李廷壽的知遇之恩。
他承其遺志,整肅朝風,五子奪嫡後名揚天下卻又不知變通,最後落得個客死他鄉,對此雲杉雖心下唏噓,可這麼多年他覺得,至少自己算是個聰明人。
帝王從來多疑,雲家也不是沒遇到過功高蓋主引來殺身之禍的時候,可他們既能身居高位這麼多年,自也有一套在歷朝中存活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