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不樂意,父母都開口了,她們也拒絕不了。
萬事開頭難,白玲兩口子不同,覺得父母離開他們就是打他們的臉,住他家委屈了。
可真的不委屈嗎?
自然是委屈的。
白靜雖同意拿錢,可因為這事也跟吳老三大吵一架,求到他頭上的時候總喜歡說一些陰陽話來擠兌她。
話雖不好聽,但他活還是幹,事還是幫著辦。
三妹嫁的男人是三姐妹中條件最差的,她出錢也最少,但她男人老實,事事親力親為,最得白父白母喜歡。
因為父母的喜歡又讓兩個姐夫不高興了,說什麼父母偏心等等的話。
氣的白父白母在屋子修好大框架後,全都是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完成後面的進展。
苦是真的苦。
白父和白母也是個能吃苦的,每家借了錢後,他們硬是滿地開荒種地,花了四年時間把欠著女兒的錢都還清楚。
錢還清了,他們的身體也垮了。
孫子早早輟學在家照顧老人。
那時白靜自己都不知道心裡怎麼想的,居然冷眼旁觀。
不光她如此,二妹三妹同樣如此,一直到父母大限已到,她們這才後悔不已。
可惜,晚了。
母親因年輕時傷了身子,六十多人就沒了,走的時候也很是痛苦。
父親受不住打擊,交待一二後也跟著沒了。
就這樣,好好的一個孃家就只剩下侄兒一個人。
侄兒也不知道是不是知曉些什麼,跟三個姑姑不告而別。
再次回來的時候他已成家,帶著妻女回來,條件算不得好,也算不得壞,可厄運像是選中他般,二十來歲的年紀又被檢出出了乙肝。
三個姑姑得知訊息後,趕忙過來關心。
可此時的關心是否又太晚呢?
侄兒的媳婦沒有離開他,還選擇在身體健康的時候為他生了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