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一路小跑的來到以前的風水寶地,掃了眼後,已經來了不少老頭。
也是,今天是工作日,年輕人不是去上班,就是出去當知青,只有退休工人才有時間,哦,不對,也是有中年男人在釣魚,應該是把工作讓給孩子,現在沒工作,就希望釣魚改善下家裡生活水平的。
拿出摺疊凳子,拿出釣具和魚餌後,張鈺就開始悠哉的釣魚之旅。
本來她想著離開半年,這裡的釣魚佬應該未必認識她,可沒想到,還有人看到她後,熱情的和她打招呼。
“你這是回來過春節?”
人家好好和她打招呼,張鈺當然也是客氣的和人打招呼,偶爾聊個天。
一些在張鈺當知青後才來的釣魚佬,本來以為這是一個新人,看到幾個老釣魚的和張鈺熱情打招呼,當然很是奇怪,稍微一打聽,知道她就是釣魚厲害的張家兩父子的家人後,他們驚訝了下。
本來想著張鈺未必厲害,結果聽了點聊天內容後,他們才知道這位更厲害,一個個的收起看不起的心思。
讓他們改變想法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看到了張鈺釣魚的速度,一個個那是一個眼紅。
知道張鈺戰績的老釣魚客,吃驚之餘覺得這都是她的正常操作。
“小丫頭,不錯啊,水平沒有倒退。”
“還好還好,我在農場的時候,每逢週末,我都會去釣魚改善下伙食。”張鈺順道也說明自己是農場知青。
她擔心萬一有人看到她這個知青每天出來釣魚,而且收穫不錯的情況下,去GWH舉報自己咋辦。
雖然也是能解釋清楚,可那個避免的麻煩,幹嘛不現在就麻利解決。
眾人哦了一聲,“怪不得昨天碼頭那邊動靜很大。”
“對了,聽說農場知青每人可以買一百斤大米,糧站價格,還不要糧票。”一個老頭順口問了句。
張鈺嗯了聲,“是啊,每人可以買一百斤。”
邊上本來幾個安靜釣魚的人,聽到這話,都抬頭看向張鈺,眼神那叫一個熱烈。
張鈺當然知道這些人的目光代表的是啥意思,“還是去年的新大米,熬米油特別的好,我爸的胃不好,正好可以熬米油。”
一百斤大米,不要糧票,本來就已經是引人注目,現在聽到還是新大米,大家能不驚撥出來。
有個老頭想了許久,“能換嗎?”
張鈺搖頭,“哪裡能換啊,家裡親戚送點,這可是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最好的禮物。”
“然後家裡留點。”總之安排的就是一個明明白白的。
眾人聽到張鈺的這麼一番安排,還能說啥,啥都不能說啊,總不能說你家老人不需要孝敬吧。
在場這麼多老人,但凡他敢這麼說,絕對是捱罵的節奏。
中午的時候,張鈺就拿了一個窩頭吃了起來,大家看到她就吃一個窩頭,心裡頓時就舒坦很多。
釣魚到兩點多,張鈺就收杆走人,今天的收穫不錯,釣到了七八條魚,而且還是體型比較大的那種。
今天回家燉魚湯吃,不錯,開心,張鈺想著,要不用大鐵鍋燉,然後邊上弄點麵餅子,這味道也是嘎嘎好。
就這麼定了,張鈺提著釣魚工具,就準備收杆走人。
眾人看到張鈺收拾的舉動,有幾人急了,本來他們都以為張鈺起碼還要再釣一會魚,誰想到她竟然這麼麻利的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