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拿著家裡的木桶和盆,老早就守在河邊了,興致勃勃的看著大人的行動。
跟他一樣的,還有其他的半大小子。
他們這裡有東江河流過,也有一段平緩的河段,每年過年前都會用大大地漁網網上幾次,然後按照這一年的工分貢獻分下去。
那漁網雖然破爛,被補了又補,但還是能用的。
陳建軍現在是光榮的一名拉網人員。
畢竟他個子夠高,會水,力氣大,他已經連續三年了,到時候作為出力的人,可以多分一點小魚小蝦。
他們村裡還有三口魚塘,那才是重頭戲,河裡的收獲那是玄乎的,有幾年網到的魚還不到二十,魚塘的就不一樣了。
今年運氣不錯,陳大伯在上面指揮,他前幾天就在這一片撒草料吸引魚過來,看樣子引了不少。
陳建軍站的方位不錯,他眼疾手快的,一邊收網一邊還往農場裡面的小魚塘偷渡了幾條。
在水下,只要摸到了,那魚就逃脫不了他的掌心。
在邊上的竹排,圍著五個大大的魚簍,等到收網,陳大伯在上面喊一二三收的時候,看到那翻白的魚肚子,河岸邊上一片歡呼:“哇!好多魚啊!”
“今年收獲可以啊。”
“年年有餘啊!”
漁網縫隙很大,能夠留下的都不小,五個大魚簍不夠用,陳大伯另外叫人拿來了兩個備用的才裝下,然後他們轉戰魚塘,然後村支書領著會計在旁邊計數,等到把那三口魚塘的魚數量加上,再按照工分分下去。
一口魚塘先放水,差不多了就下去抓魚,大的都抓走了之後,剩下些小的就各憑本事,水抓到就是誰的,陳建強和陳向娟早就等著了。
這可是難得的樂趣。
他們一家六口,分得了三條兩斤多重的魚,一條鯉魚,一條草魚,一條蒼魚,另外半斤左右的福壽魚五條。
陳建強和陳向娟小半天的勞動成果有一斤多的蝦,三條半斤左右的鱔魚,一條一斤多重的鯰魚,只有手指長的雜魚五斤,蚌半桶。
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二女兒在城裡,要魚只能買,在年節下,好魚也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她就讓陳建軍把草魚、一籃子蚌、兩斤雜魚拿去給她,趁著還活著,快去快回。
其餘的還活著的先養著,看著懨懨的就殺了醃上,等死了就不新鮮了。
陳建民也不得空,柳蘭孃家是在山裡面,沒有魚,他要送條過去。
這時候,整個村子都因為分到的魚歡聲笑語,年味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