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於今天一大早,還有死者家屬來醫院拉起了橫幅抗議。
這就是媒體的力量。
這則新聞通篇看似只是把死者在某醫院就醫這一浮於表面的事實發布,但實則是將鬼神矛盾轉移到一家醫院上。
掐頭去尾,只報道了醫院這一個條件,將民眾的思想引導至醫院,在醫患沖突如此緊張的社會引發沖突,博取焦點視線,沒有抹黑,卻比抹黑更為可怕的是,新聞全程在暗示。
暗示死者與醫院有關。
這簡直是對醫院、民眾以及新聞的極不尊重!
雖然不知道真相如何,但是,以她媒體人的經驗來看,這個新聞,有挖掘的價值,報道不應該這麼草率。
“小張,這個新聞是誰調查的?”
旁邊同事看了一眼,“哦,這是劉華調查的。”
蔣妤道了聲謝,拿著新聞去找劉華。
據她瞭解,這個劉華在臺裡也算老員工了,記者證拿了好些年,怎麼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
“劉記者,我想請問,這個新聞是你調查的?”
劉華三十歲出頭的模樣,戴著眼鏡,打量了蔣妤一眼,“是我。”
蔣妤凝眉,“那請問這件自殺案件,警察有公佈最終結果嗎?”
劉華一手搭在桌上,轉著筆,漫不經心道:“警察不是早公佈了嗎?六名死者都屬於自殺。”
“既然是自殺,警察方面也沒有表明死者的死和醫院有關,你為什麼要將輿論引導至醫院?”
劉華表情全無所謂,“我只是在寫一個事實而已,六名死者死前確實在醫院就醫過,咱們新聞追求的不就是事實嗎?”
“是追求事實,可是……”
“蔣記者,這個新聞是主編透過了的。”
蔣妤微楞。
劉華說:“昨天的收視率,很高。”
收視率是評論一檔節目價值的唯一標準。
她從劉華漫不經心的語氣中,聽出了他對新聞的敷衍,也聽出了他的追求,收視率。
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現象,很多節目自負盈虧,一切收益與收視率掛鈎,媒體人也是人,在呼喚新聞理想的同時,也需要吃飯填飽肚子。
但這一切的觀點,蔣妤不敢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