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房總管,這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上至宗根植嶽山,嶽山這麼大,利用職權藏個把人不在話下。
若是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進這夥房,還真得透過後山。
後山小徑崎嶇,馬匹難以翻越,黑驢是最佳選擇。
不過,這黑驢不馱人,甚至不馱包袱。
驢背上馱的是酒!
整整四大壇。
“浸殘陽”原本就是稀少,這幾日被柳鳳泊喝了個幹淨。他喝完“浸殘陽”,又喝幹了“酡紅香”。
說到“酡紅香”,也是有趣。
這酒原名“迎風倒”,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喝時直落而下,神清氣爽,無甚感覺,可若是迎風一吹,飲者立刻面帶酡紅,熏熏然不知歸處。
因此得名“酡紅香”。
而今天驢背上馱這四壇子,更是名頭響亮,可說是普天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酒名“刀子”。
入口如炭,入喉如刀,入腸如火。
這酒如此出名,不是因為難得一見,而是因為隨處可見。
“刀子酒”製作簡單,小麥,高粱,玉米皆可釀制,主料與輔料還可重複使用。下至販夫走卒,上至達官顯貴皆可自制。
而這酒有個最大的特色,每個人釀出的“刀子酒”口感都不盡相同。
楚國曾有一酒豪,立志嘗遍天下“刀子酒”,最終喝到八十有三,壽終正寢,也不曾嘗遍。
只是不知道,柳鳳泊拿這貧民酒是為何。
林火猜想,或許是吃多了山珍野味,偶爾也會喜歡窩窩糟糠?
胡思亂想間,四人一驢已經入得山中。
身處山中觀嶽山,又是另一番風景。
細雨沾葉無聲,枝條微搖,山霧淡湧,抬頭不見天,只見紅楓海。
“跟緊了,可別迷在霧裡。”王大夫在前方帶路,不時提醒一番。
相比帶路,林火覺得王大夫遊玩的興致更高。
王駿拈起一片紅楓,“這嶽山紅楓得天獨厚,三季常青,冬季長紅不敗,也是世上一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