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脫線演繹法> 第四十六章 舊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六章 舊案 (2 / 2)

那天夜裡天很黑,也沒有月亮。但好在是深夜,所以路上雖然耽擱了一些時間,現場卻保護的很好┈┈”

肖魏講得有些過於細緻,但誰都沒有打斷他。這其中的詳細內情只有喬慕白和趙局知曉,所以,兩人的神情也是愈發的專注。

“屍體的墜落地點在住院部的東北角,因其直接通向後面的太平間,所以即使是白天,那裡過往的人員也不多。屍體頭東腳西仰臥於碎石路面上,左胸胸口的位置插著一支無羽短矢。

死者後腦枕骨破裂,腦組織有少量噴濺。後經屍檢判斷,死者是在墜地之前便已身亡。

死者骶髂及骨盆多處骨折,脊柱三至六節嚴重錯位,右肘關節及左腳踝也有輕度骨折。這些損傷都是高空墜落之後形成的,除去左胸前的致命貫穿傷,死者體表未發現任何外傷。

這些資料在檔案室的遺留案件專櫃裡都有,我就不詳細說了。我只重點說一下現場勘查以及之後的調查情況。住院部的樓高二十七米,分六層,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老建築。我之所以將環境介紹的詳盡一些,是因為這棟大樓連同周邊的幾棟建築,在前年就已經全部拆除改建了。

我們先是逐一排查了東側二層以上可能的初始點,直至六層依然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將最後的起始點,鎖定在了頂層的平臺上。從六樓通向頂層的平臺,有一道雙開小鐵門,並且當時是被人從外向內頂住的。在趕到現場的第一時間,我便派人逐層守住了樓內向外的各處通道,那個小門也是第一時間便被控制住了。

從六層到頂層的平臺,必須要穿過六層東區的住院部。六層東區是高幹病房,案發當夜東區只有一名病人,連帶值班的醫生和護士一共五人。而死者並不是住在這一層的病人,至於他是何時穿過走廊並上到頂層的平臺,至今也未查到任何關聯的時間節點。

哦,我之前忘了介紹,死者當時身上穿著腫瘤醫院的病號服,經查是本院內一科的住院病人端木衍。待我們排查至六層的通道,其間共耗時十三分鐘。透過現場核查,最終確認這個小門是通往上層平臺的唯一通道。所以,這起案件的第一個奇怪之處就在於,案發現場幾乎是一個完全敞開、但又相對封閉的獨立空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設若存在兇手,他無法在保持現場封閉的狀態下從平臺逃離。賀科長當時參與了對平臺的現場勘驗,為了保持現場的初始狀態,我們從六層分割東、西區的中間廊道位置,翻越上頂層平臺,之後從外面開啟了那道小鐵門。

在此我強調一點,之前我們考慮到兇手有可能從頂層翻越到下面的樓層再行逃脫,但經過反覆排查與核實之後,這種可能也被排除了。因為除去六層東區,幾乎所有樓層的病房都住滿了人。而六層東區的房間我們也全部勘查了一遍,包括一層的外圍地面。

那晚的工作量很大,出乎我之前的預料。因此我又從大隊抽調了一個支隊的警力,加大了排查力度以及對頂層平臺的勘查範圍。這的確延誤了時間,也是我在那晚的一個主要失誤,我承認┄┄”

肖魏說到這裡再次頓住,簡昕宜也是心存疑惑,這怎越聽越想是在自我反省?她又掃了一眼眾人,發覺李三省與賀少傑的面上也是露出些許不平之意,難道肖魏在這之後還有更加嚴重的失誤?

“通向天台的小門開啟後,我們經過四個小時的連續勘查,結果再次一無所獲。頂層平臺的瀝青地面上鋪滿碎石顆粒,任何痕跡都難以存留。”肖魏的語氣沒有起伏,依舊是平淡無奇的說著:“而頂住雙開鐵門的,是一段重達十七公斤方木。截面邊長四十公分,長度一點二米,是醫院員工平日休息時墊坐用的。

雙開小門縫隙的最寬處不到三毫米,所以從內支撐枕木,之後再將門合上、頂住的可能不成立。而以自來石的方式勾倒枕木,令其以慣性的作用頂住小門的可能性最後也被排除了。一是枕木倒下時與鐵門接觸會發出巨大的聲響,二是我們在枕木支撐點與地面接觸的位置,發現了幾處反覆摩擦的痕跡。

這是因連續施加外力所形成的,所以兇手殺人之後再從小門脫身的可能已經被完全排除。那麼是否真的存在所謂的兇手?這成了本案一直爭論不休的第二個疑點┄┄”

喜歡脫線演繹法請大家收藏:()脫線演繹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