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一個六零後的情商筆記> 第三十九章 世外梅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九章 世外梅源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三天後,工廠又接到海東市場共計500臺産品的訂單,相應的貨款已電彙至工廠賬戶,並傳真了電彙底單。

委託大華廠加工的首批泵體已運抵工廠,老廠長根據佳禾反饋的市場資訊,又下了800臺泵體的加工訂單。

王成剛將新招工人與老工人搭配使用,邊加工邊安裝邊學習。新招工人都是熟練工,之前雖未從事過水泵行業,但經老工人示範之後,大多能掌握技術要領。

為了保證産品質量,老廠長請羅工對新工人進行技術輔導,請黎工帶隊對每個生産工序加強檢驗,不合格的産品絕不能出廠。

葉自強兄弟見工廠的貨物運輸日趨頻繁,就在市郊結合處租了門面,成立了貨運經營部,專門排程吉和市到周邊省市的來往運輸車輛,生意也挺紅火。

佳禾誇兄弟倆很有經營頭腦,眼光也看得遠。

本地市場的銷售業績繼續呈下降趨勢。佳禾未雨綢繆,他結合小型收割機的特點,整理了有關新産品的資料,並請羅工畫了草圖,經列印成文後分發到營銷人員手中。隨後逐一打電話到各門市部,指出銷量下降並非大家工作不努力,而是銷售淡季的原因。他鼓勵大家調整好心態,認真學習有關新産品的資料,熟悉效能結構,提前進入狀態。

佳禾非常關注海東的旱情,及時瞭解天氣預報和相關報道。李偉軍也提醒他不要盲目備貨,以免造成産品積壓,他和林志浩、丁偉成會根據市場需求提前安排訂單。

佳禾深知目前海東市場良好的銷售勢頭屬於提前消費和應急消費,對工廠來說並非長久之計,要度過漫長的銷售淡季,必須開發新的市場。

鑒於本地市場已趨穩定,銷售已走上正軌,佳禾讓孫向、徐愛國從吉和市場抽出身來,著手開發南方市場。同時,讓陸建平負責管理本地市場,方子健擔任市區門市部的店長,另行招聘一名出納接替方子健的崗位。

其後的一個週日,佳禾忙裡偷閑,與永中穿過廠門口的國道,走向那片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去看看永中所說的那片令人嚮往之地。

永中是本地人,家住梅山區公所旁。父親在家務農,管理幾畝農田柑桔地,農閑時則伺弄些花花草草。母親在自家臨街的門面開了間小賣部,經營煙、酒和日用品,由於地段好且薄利多銷,生意還不錯。哥哥葉永林和嫂嫂一同在鎮裡的水泥廠上班。

佳禾曾到永中家蹭過飯。

永中父母知佳禾對永中幫助很大,對他熱情有加。佳禾出生於農村,對農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對勤勞樸實的農民尤為尊重。這種尊重加之他絲毫沒有廠領導的架子,還幫著整理花草,修剪梅花,讓永中父母倍增好感。

兩人沿著一條近三米寬的土路向前漫步。永中說這條路是三十多年前為修一座水庫而開闢,那片令人嚮往之地就在前方不遠處的水庫旁。

佳禾笑說水庫旁邊不是山坡就是林地,有啥可看。永中說到了就知是否值得一看。

約莫走了兩裡多地,就來到了水庫旁。說是水庫,不如稱之為人工湖更為恰當。湖的面積不大,約莫一百來畝的水面,一眼便能看到盡頭,少了那種煙波浩渺的景緻。

湖水清澈見底,環湖都是些低矮的土坡,坡上長了些不知名的常綠灌木,東一簇西一簇地點綴著坡面,倒也添了些綠意。湖邊種了些垂柳,此時的柳葉,還泛著深色的綠。

此處地勢低窪,加之時下很少有風,如鏡的湖面倒映著垂柳和灌木,說不上風景優美,但遠離塵囂和喧嘩,顯得安寧靜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