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水州市大湖縣,地處南江省北部,南頭村便是縣裡極為普通的一處村莊。
村東村西先前各有一廟,香客曾絡繹不絕。後歷經年代變化,東廟改建為碾米作坊,西廟則成為禹山鄉魚苗場的辦公所在。
村中樹木鬱郁蔥蔥,白牆青瓦掩映其中。村邊綠水環繞,水面漂浮著三五成群的鴨與鵝,悠然地撥劃著清澈的河水,叫喚聲此起彼伏,別具江南水鄉的風韻。
七月底的一天,佳禾在村委會用手搖電話機聯系高中母校,得知他的分數上了本科錄取線後,心懷喜悅,同時摻雜著些許惆悵。
村南那三間白牆青瓦且有些破舊的平房,便是佳禾的家。用石灰草漿粉刷的外牆,有幾處已經剝落,露出了裡面的泥牆。
房前用竹籬笆圍了一寬敞的庭院。庭院的前面,是一條蜿蜒至村兩頭的土路。土路的另一側,便是一條清澈的小河,河水緩緩流淌著,河面倒映著垂柳婀娜的身影。
時值盛夏,驕陽似火,幾個小孩正在河中游泳嬉戲,不時傳來清脆的笑聲。
院內東首栽有幾株梅花樹,南端靠近籬笆牆的石臺上,擺放著十來盆梅花盆景,一群蘆花雞正在樹下啄著菜葉。
梅花樹是爺爺年輕時種下的,有些年頭了,樹幹如成人的手臂一般粗。梅樹與盆景,被爺爺修剪得錯落有致,枝幹虯曲,身姿蒼古,雖飽經風霜,但不改其鐵骨錚錚、堅韌不拔的品性。
屋內是不甚平整的泥地,光線有些暗淡。傢俱是普通農居中常見的幾樣:一張飯桌,四條長凳,兩把竹椅,兩鋪木板床和一隻舊衣櫃。除了電燈,不再有其它電器。
家中雖簡陋,但主人素來愛幹淨,屋內倒也整潔清爽。
爺爺戴著老花鏡,正幫鄰居寫新居落成用的對聯,見佳禾回來,便擱下手中毛筆,取下老花鏡,隨後從桌上拿起茶杯,替他倒了涼茶。
天氣炎熱,佳禾唇幹口燥,接過涼茶後一口喝幹,弟弟佳黍遞給他一把蒲扇。
得知他的分數上了本科線,爺爺和佳黍分外開心。爺爺欣喜道:“十年寒窗苦,一朝揚墨香。”
大叔父和二叔父估摸著今天該有訊息了,此時便過來串門。兩人得知喜訊後,頓時喜形於色。
爺爺摸出一塊錢,讓佳黍去買包帶嘴的煙。大叔和二叔關心地詢問各門功課的成績,佳禾一邊沏茶一邊耐心回答。
爺爺坐在飯桌上首,用一根細長的竹煙杆抽著旱煙,臉上露出淡淡的喜悅,不時透過眼前的煙霧看了佳禾幾眼,眼神中透著幾分疼愛、幾分贊許。
佳禾的成績出乎他的意料,這年頭,能考上中專就很不錯了,沒想到會超過本科線十多分。
感受這意外之喜,爺爺打心眼裡為孫兒驕傲。不過這喜悅且帶有些許驕傲的心情,很快便被憂愁和煩惱沖淡。佳禾上學的費用,去哪裡張羅?四年本科,需要長期用錢,以現在的家境,哪來的經濟來源?
爺爺的臉色變得有些凝重,眉心緊鎖。佳禾知爺爺在為錢發愁,心中愁緒再次湧了上來。
上高中時,佳禾每週的生活費只有兩元,週末回家,母親便準備大半搪瓷杯的醃菜炒豆腐幹,能夠對付兩三天。剩下幾天,佳禾便從學校食堂買一些最便宜的菜,掰著指頭等待週末來臨。
家中無腳踏車,為了節省兩毛錢的輪船票,佳禾大多步行一個多小時往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