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夏臻的變化,牛國強確定目的已經達到,整個人放鬆下來,心滿意足地在樹下找了個乾淨的臺階,坐在上面。
不用付出什麼,就能達有這樣的效果,我真的太聰明瞭。
“國強叔,聽說你們破案時,會遵循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誰受益,誰的嫌疑就最大,是嗎?”夏臻在他旁邊坐下來,若有所思地問道。
刑偵中有句名言,最大受益者,就是最大嫌疑人。
從這個原則引申開去,其實還可以用到判斷很多人際關係。
比如朋友之間,誰能從你身上得到好處最多,就越要警惕對方和你的感情,因為他利用你的嫌疑就最大。
包括同事之間,你離職誰受益最大,誰就越有可能出賣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成年人要學會遵循一定的原則去看待人際關係,就不容易感情用事,這樣可以少犯很多錯誤。
剛才牛國強說的話,其實就是這句話的最好寫照。
“這不是福爾摩斯破案時說過的話嗎?”牛國強沒想到他會提到這句話,頓時明白他其實早就在懷疑夏建軍的死因了。“我們遇到難解的案子時,如果找不到嫌疑人,確實會用這條定律做為突破口。”
道理很簡單,罪犯殺人,風險很大,沒有利益,誰會幹傻事?
只有足夠的好處,才能刺激罪犯鋌而走險。
“那你說如果我死了,誰動手的可能性最大?”夏臻想起自已無緣無故中毒的事,希望聽聽他的意見。
心裡雖然已經有了答案,但是他怕自已感情用事,漏掉細節和疑點,從而得出錯誤的答案。
牛國強是專業人士,又旁觀者清,肯定會看得更明白。
“這個——”牛國強沒想到他會問這件事,頓時遲疑起來。
夏臻年前無緣無故生病,作為專業人員,即使事不關已,也會習慣地分析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沒想到他會問得這麼直接,想來也是有了懷疑的人。
“不方便說嗎?”見他遲疑,夏臻決定給他一些壓力,於是扭頭直視他的眼睛。
既然他想緩和雙方的關係,那就容不得他當牆頭草,不願意得罪任何人。
他怎麼回答,代表了他的選擇,也是自已選擇跟他如何合作的依據。
“你這個問題,真的有些難為我了——”牛國強見他堅持要自已說,不由苦笑起來。
他做夢也沒想到,夏臻居然這麼精明,並沒有因為剛才的事,而輕易接納自已,反而逼自已交投名狀。
很明顯,如果自已答得他不滿意,那剛才做的一切,只怕會付之流水。
“我只是想聽聽你的意見,如果不想說,就當我沒問你。”夏臻淡淡一笑,站起來準備離開。
真把自已當孩子了,這時候還想矇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