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路邊艾青也長了不少,如果採一些回來,做成青餃就好了。”夏凝說到這個,忽然嚥了口唾沫,一臉嚮往地說道。
以前外婆在時,每年都會做一次青餃,雖然捨不得放肉,就算用鹹菜和豆沙做餡料,依然是難得品嚐的美味。
“這個更簡單。”舅媽見她主動開口,連忙大包大攬。“我一起割些回來,晚上做給你們吃。”
包青餃可以說非常麻煩,但是為了討外甥女高興,她也豁出去了。
“幫我們割些艾青就可以了,到時帶回家慢慢做。”夏凝連忙補充了一句。
明天就要上班,吃了晚飯後就得回去。
哪有時間做這個?
“我和你一起去,早點割了回來。”媽媽也擔心時間不夠,在一邊主動開口道。
最後和舅媽帶上姐姐,匆匆出門了。
夏臻回到廚房,看到泡在熱水裡的黃豆,已經脹開了,就去看屋簷下的石磨。
伸手摸了摸,發現沒有灰塵,猜測舅媽已經洗過了。
於是找了只調羹,端出搪瓷盆,把黃豆舀起來倒進磨眼裡,開始磨豆子。
這活長時間幹會非常辛苦,只是磨這麼一點豆,倒成了很好的消遣。
舅舅在院子做木工活,見夏臻已經在磨豆子了,不知不覺加快了速度。
很快就做好了一個正方形的無底木框,一塊大了一圈的木板。
“是這樣的嗎?”怕自己弄錯,舅舅特意問了一聲。
“沒錯。”木框沒有用卯榫結構,而是用手指粗的小木條,作為插銷連線起來。
到時豆腐壓好了,拔起插銷,拿開四塊木板,再揭開蓋在上面的紗布,就能看到豆腐了。
紗布倒有現成的,農村蒸饃時都要用到,一般家裡都會備一兩塊。
等一斤豆全部磨完,夏臻提醒舅舅去灶下燒火,自己把生豆漿端到廚房,先用紗布把豆渣過濾掉。
最後把豆漿倒進鍋裡,蓋上蓋子開始煮。
煮開後攪拌一會,確實煮熟了,就通知舅舅停了火。
讓豆漿這樣放涼一點,用鹽和醋準備了一碗滷水。
“買來的豆腐,一般用石膏當滷水,其實用醋也可以。”這是做豆腐的關鍵,必須詳細跟舅舅說清楚。
等舅舅記下了,他把滷水慢慢倒進鍋裡,再充分攪拌,蓋上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