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追月和乘風剛剛飛出結界的時候,負責守衛通往關內的北城門的澄淨和尚帶著一些和尚,抬了一口金鐘來到奕正面前,報說是金鐘寺的和尚向皇上進獻降妖寶物。其中一個和尚合十道:“阿彌陀佛!陛下,我等乃大印山金鐘寺的僧人,聽聞妖兵犯境,星夜趕來將此金鐘奉上。此鐘乃我寺鎮寺之寶,有記載說此鐘曾在上古降妖除魔,威力無邊。顧特來奉上。”
奕正聞言真是大喜過望,提筆疾書,竹笙念道:“朕感念諸位大師的義舉,請大師即刻用金鐘降妖,解我危局。”
誰知僧人答道:“阿彌陀佛!陛下,因年代久遠,戰亂頻仍,金鐘寺幾度衰落,金鐘降妖的法門已經失傳,恕我等無能。我等獻上金鐘,寄望於有能人異士可以破解法門,方可降妖。”一席話讓奕正等人如從雲端墜落,滿懷希望成了泡影。眼見追月、乘風已經和眾妖動起手來。奕正急問眾人誰能破解?眾人面面相覷,唯有惠念大師站了出來。
當初奕正出徵時,並未曾想帶著國師一同前往,只是大師言辭懇切,說他雖不懂降妖之術,但堅持要共赴國難,不僅他來,禪靜寺一眾高僧和其它寺院僧眾也紛紛請願,奕正感念他們的心意,只好同意了。惠念大師年事已高,他不僅佛法精深,對歷代文章典籍,乃至梵文和多個民族語言文化都有極深的造詣,更是慈心惠念,廣施恩慈。當年奕正能出宮避禍,也是國師慈心所為。
只見國師走上前來與金鐘寺僧人合十見禮,金鐘寺僧人道:“阿彌陀佛!大師,有關這金鐘降妖的法門雖已遺失,但這金鐘內外均刻有文字,可惜無人識得。若大師認得,或可得法門要術。”惠念大師合十稱謝,上前細看金鐘上的鐘文。
此時乘風已落下風,追月和黑羽旗鼓相當,而蜥惕、墨貍尚未動手。國師看完外面的文字,接著秉燭再看鐘內所刻文字。奕正再看空中形勢,乘風已經帶傷,蜥惕正緩緩靠近追月,伺機而動,心中焦慮萬分。
國師看完鐘文,問那僧人道:“敢問大師,這金鐘是否配有一個金槌?”
僧人搖搖頭說:“自我入寺以來,從未見過金槌。聽師父說,從前好像是有一個金槌,只是不知什麼年代時就已遺失了。”
惠念師聞言,不免有些黯然失色。此時蜥惕突然出手,追月很快章法淩亂,而乘風更是岌岌可危。奕正心急火燎,澄淨和尚也按捺不住,問大師說:“大師,就沒辦法了?不管如何,能否試一試?佛祖必能保佑我們。追月他們快頂不住了!”
國師抬頭看了一眼,斷然說:“好!架起金鐘,你們誦念金剛經,不要停!”
幾個精壯軍士架起金鐘,眾僧人盤膝打坐,誦念起金剛經。國師按照鐘內經文亦誦念起來,不多時,金鐘竟然發出“嗡嗡”的聲音。初時聲小,繼而愈來愈大,眾人聽了覺得神奇,可上面所有妖怪俱都失驚變色,這“嗡嗡”的聲音讓他們覺得很不舒服,聲音一大,更是難以忍受,好像元神就要出竅,尤其是墨貍,她道行尚淺,只覺得似乎要現了原形,早早丟下眾人,掉頭飛逃而去。
絲縈縈眼看就要得手,被這金鐘的聲音攪得心煩意亂,不僅勃然大怒,丟下乘風,發瘋似的沖擊結界,恨不能馬上吞了下面的和尚。但一波又一波的鐘鳴聲讓她難以抑制地狂躁,被乘風傷過的胸口好似要炸裂一般地劇痛,旁邊的蜥惕給黑羽使了個眼色,兩人架著絲縈縈也最終退去了。
他們剛走,追月、乘風雙雙從空中墜落下來,重重摔在地上,兩人原本已鬥得筋疲力盡,再加上這鐘聲的攻擊更是雪上加霜,再多捱一刻就要現出真身了。惠念大師立即停止誦經,眾人已知他們是妖,竟不敢上前。奕正搶幾步來到追月身前,見她已暈了過去,打手勢讓竹笙備馬,一把將追月抱在懷中,放到馬背上,竹笙也將乘風放到另一匹馬上,帶著人急急往城中的臨時行宮而去。
眾人見這金鐘果然厲害,皆暗自鬆了一口氣,派兵專門護衛金鐘和一幹僧眾。惠念大師怕眾妖去而複返,不敢稍有鬆懈,帶著僧人們守在鐘旁,以防生變。永珍關有結界和金鐘的護持,終於安然度過了這一天,只是大家聽著關外野獸此起彼伏的嘶吼,一顆心還是懸在嗓子眼上難以安眠。
<a href=>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