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美洲中立,非洲投降,格林尼治宣佈歸並。從普羅迪獨闖伊甸算起,本以為要像第一次統一戰爭一樣偏延數年的戰事在3個月不到的時間裡於華沙倉促劃上休止符。
不到100天的時間,阿萊克納吉克廢棄,伊甸、摩爾多瓦、尚勒烏爾法嚴重損毀,人類史上第一座宣佈廢棄的中型綠島華沙更是用一場徹底的毀滅向全人類昭示了這場戰爭的殘酷。然而巨大的獲利讓勝利方的民眾看不見這份殘酷,輿論喧囂著一鼓作氣統一全球的論調,戰爭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11月2日,格林尼治轄下20座綠島歸並同盟。3日,盟軍進駐格林尼治。6日,軍隊進駐非洲、地中海,監督各島執行歸並程式。22日,方舟宣佈全力支援盟軍武裝,再次強調遵從領袖調派。29日,環太平洋聯盟突然宣佈啟動歸並程式。
至此,除華夏和毛利之外,僅有此前宣佈中立的美洲聯盟還能保有最低限度的自主權,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橫空出世。作為盟軍總指揮官,淩佟聲望大漲,一時間被不明就裡地民眾瘋狂傳唱,整個聯盟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軍人當國的氛圍。
12月4日,環太平洋聯盟解散,同盟議會敦促毛利政府就永珍事件的俘虜非正常死亡事件作出解釋。
<101nove.64年12月6日,華夏聯盟總統趙睿與毛利總理泰斯汀.奧倫於所羅門島舉行高層會晤,雙方宣佈正式脫離全球人類同盟,獨立建國並簽訂《守望互助條約》,華夏毛利同盟正式建立。伯加索斯全軍移師所羅門,完成內部甄別的浮屠軍團1師、3師駐防洛陽,2師、4師拱衛北京。
次日,淩佟代表同盟發布複役通告,號召勢力範圍內全部預備役2230周歲以內士兵歸複現役,共計增兵20萬,加上原有的近8萬盟軍,各勢力自有的10萬餘兵力和戰敗勢力接受改編的7萬人,同盟總兵力達到了ic時代聞所未聞的45萬之巨,部隊雲集邊境,方舟的換裝訂單一直排到ic68年。
華沙硝煙未盡,新一輪的戰爭陰雲又重新聚攏,兩個龐然大物劍拔弩張,媒體號召的徹底統一戰一夜之間似乎成了現實,人們屏息凝神等待著戰爭的來臨。
然而戰爭並沒有爆發,雖說在邊境囤積了重兵,但無論是新生的華夏毛利同盟還是青衛控制下的全球人類同盟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雙方小心約束著摩拳擦掌的武裝力量,世界進入到一段詭異的和平時期。<101nove.64年12月12日,同盟議會突然透過《取締非法民間組織議案》,限令轄內民間組織包括各類兄弟會、商業同盟、勞工協會及基金會於12月31日前停業整頓,並於ic65年2月前完成改組,依從所在綠島政府管理。
“新規之民間組織不得跨島存在,不得以任何形式聚攏會員,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大於15人,不得擁有能力者、武者等高階武力。”核心條款直指拾荒者聯盟。<101nove.64年是拾荒者聯盟歷史上的巔峰,依託瑪雅發現和戰爭頻發,全球拾荒者總人數達到77萬之巨,共有大拾荒者4人,白銀拾荒者907人。高階武力方面擁有能力者7人,三階武者萬人以上,其紙面實力堪稱當今世界第三極。
全球人類同盟在這個敏感時段挑釁拾荒者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可事態的發展更是超出了人類想象的極限,拾荒者同盟,這個以拓展人類生存空間為己任,左右了近30年人類移民史的偉大組織竟然在一夕之間徹底混亂了。
……
在拾荒者聯盟發放的勘探手冊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做“有湖必有島”,泛指面積超過500平方公裡的自淨湖周邊必然存在綠島,美洲的千湖之國是這個規律最好的註解,而日本島的長濱也是。
長濱是一座總面積84平方公裡的微型綠島,位於琵琶湖和伊吹山之間,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因為不屬於宜居綠島,長濱沒有戶籍人口,但在近10年間,其常住人口超過3萬,平均在島人數達到10萬,零售業和服務業極其發達。
當年拾荒者聯盟的四位創始人從華夏聯盟的松原出發,穿過朝鮮半島,沿著核戰後才裸露出海面的對馬海床抵達日本島,直至在北海道發現出雲。
在旅行中他們一共途經12座微型綠島,為了對應出雲彩虹之城的名稱,這12座島被後世稱為“彩虹島鏈”,長濱是其中第8座,也是12座綠島中最接近小型綠島標準的島,距離出雲直線距離約1000公裡。<101nove.42年拾荒者聯盟以基金會的名義購下這座微型綠島,耗費巨資完成島建,長濱成為了少數擁有車站和磁能護罩的微型綠島,被稱作出雲陪都。
長濱很有名,因為這裡是拾荒者聯盟的第二中心,聯盟在這裡建立了眾多世人皆知的偉大建築,譬如大圖書館、專利發布中心、任務中心和遺探協會。
簡而言之,拾荒者總部負責對綠島探索作出評定,而長濱則負責更廣泛的遺跡探索成果評定和聯盟任務的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