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帶孩子們同行的原因,沈丹遐給出的理由是,“餘城雖富饒,但不及錦都繁華,而且一去就是三年,我怕耽誤胖胖和壯壯的學習,在餘城只怕也找不到好的先生教導包子他們,不如留他們在錦都,有母親和大哥看著,我也放心。”
這話,陶氏是不太相信,但女兒說得話也未嘗沒有道理,囑咐她幾句,也沒再多說什麼。
兒女們安置好了,沈丹遐開始挑選隨行人員,尋寶要花多少時間,她不知道,但是外放至少三年,“吏部的任命已下達,最遲四月中旬,我和三爺就要啟程前往任上了,你們好好考慮清楚,願意隨行的站左邊,願意留下的站右邊。”
現代,萬裡之遙,也不過是幾個小時的航程,可在這裡,從錦都去餘城,山高路遠,坐馬車至少要二十餘天。千裡奔波,十分辛苦,沈丹遐不想勉強人,才會讓下人們自己決定,四香四莫毫不遲疑的站到了左邊。
福婆子面帶愧色地上前行禮道:“餘城路途遙遠,老奴年老體弱,只怕不能中太太的用,還請太太恕老奴無法隨同前往。”
“媽媽留下來也好,這靈犀院,還請媽媽幫我照看,若不連任,三年後,我和三爺就會回來,我可不想這院子,沒人看守。”沈丹遐原本也沒打算帶四位婆子去,她們年紀大了,怕她們經不起路途的勞累。
“老奴一定替太太守好院子,太太歸來,保證一切如常。”福婆子許下承諾。
“祿媽媽,壽媽媽,喜媽媽,你們也留下來和福媽媽,一起看守院子。”沈丹遐微微一笑,“留下來的人,仍舊各司其職,月例照舊。”
此語一出,眾人知就算不隨行,沈丹遐也不會怪罪,這下很快就站好了位置。留下的和隨行的各一半,沈丹遐打發她們下去收拾。
吏部給徐朗到任的日子,給得很寬松,要他在五月十五趕到餘城即可,但徐朗出發的日子,不由他決定,而是燕王指定的。四月初一,徐朗見過燕王,回到家中,問沈丹遐道:“過兩日就要出發了,你這邊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差不多了。”沈丹遐笑,“我準備了一些在路上打發時間的東西,還有零食什麼的。”
話雖這麼說,可沈丹遐總覺得東西沒帶齊,把幾個婢女指揮的團團轉,一個包袱二個包袱三個包袱四個包袱五個包袱。沈丹遐看著榻上的包袱又增加了幾個,直撓頭,這麼收拾下去,還得再加一輛馬車不可。
“不用收了,多帶些銀票好了,缺得東西到餘城買也是一樣的。”沈丹遐痛下決心,再收拾下去,她非把自己給累死不可。
四月初三,風和日麗,正好出行。親友送徐朗和沈丹遐出城,徐朗帶著常氏四兄弟以及長隨杜安和張平,沈丹遐身邊是四香四莫以及兩個杜安家的和張平家的。再加上燕王給的護衛,共三十餘人,五輛馬車,九匹高頭大馬,浩浩蕩蕩的出了城門。
離城十裡,徐朗拱手道:“諸位,送君千裡,終須一別,諸位請留步。”
沈氏兄弟、程家兄弟,以及徐家諸人聞言,都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來。
馬車走的是官道,如今太平盛世,也沒什麼危險,再說了,那十來個護衛雖穿著便服,可看他們那強壯的樣子,就知不好惹,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冒犯,不想要命了嗎?
傍晚,進城驛站投宿,徐朗是去赴任,依大豐的律例,這一路上他們都得住驛站的,不會隨便住一些客棧之類的,免得擾民。到了驛站,沈丹遐就進屋躺下了。
古代的馬車和現代的汽車是沒法比的,官道也沒高速公路那麼平坦,木製的輪子,更是一點緩沖都沒有,顛簸的厲害,沈丹遐雖然不暈車,可也被顛得頭昏腦脹的。
徐朗推門進來時,見莫失在給沈丹遐按摩,揮揮手讓莫失下去,他走過去,幫她捶腰,“是不是很辛苦?”
“還好。”沈丹遐早就知道會很艱苦,要不然怎麼會有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的說法。
“我已讓人送熱水進來了,一會你泡個澡解解乏,這樣能鬆快些。”徐朗心疼地道。
“嗯,好。”沈丹遐半眯著眼道。
說話間,莫離提著熱水,莫棄提著一個大木盆進來了,木盆是從家裡帶來的,不是沈丹遐讓帶的,是徐朗不怕麻煩給帶上的,方便路上使用,他不願意讓沈丹遐用別人用過的木盆泡澡,沈丹遐當然也不願意,徐朗此舉,正合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