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離婚率將近一半,再婚的人無數,社會觀念當中對此已經習慣了,是見很平常的事,所以安雅格外淡定。
語氣中還有點期待,她早就忘記了親生老爸長什麼樣,印象裡似乎從沒見過,家裡也沒有照片。
在她八歲之前,一直以為相框裡的克拉克·蓋博是她爸,塞西莉亞夫人為了讓她有個念想,並沒有解釋,搞了個烏龍,安雅因此糗好久。
韓宣聽出她的欣喜,笑罵道:“你個吃貨,買點零食就把你給收買了?”
“當然不是,我找你就是想讓你幫我查查他。總覺得他有點怪怪的,我媽送給他一個十七世紀波斯風格紋路的碗,他竟然說西班牙的,你覺得可以麼?”
“當然,他叫什麼?是哪裡人?”
“叫做約翰尼·卡戴珊,好像是格拉斯哥人。”
“英國?好的,我記住了,現在就找人幫你查,陶藝家應該很少。”
韓宣說道。
國外在燒製陶瓷時候,運用了很多新技術和材料,就目前來說,發展情況並不比華夏弱,甚至還稍微領先,西方高階瓷器比流水線做出來的景德鎮瓷器,要精緻很多。
“嗯,我媽要起床了。拜拜,記得給我帶禮物~”
“放心,準備好了,拜。”韓宣聽見滴滴聲,結束通話電話,苦惱撓頭,嘀咕著禮物、禮物。
走出房間,餘光掃到客廳裡外公的皮箱。
壞笑走近蹲下來,翻找出一塊清朝的田黃凍石彌勒掛墜,所謂男帶觀音女帶佛,用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當作禮物,最適合不過。
再到奶奶房間裡,拿了個首飾盒包裝,這敗家熊孩子,得意回到臥室,將盒子塞進自己揹包裡,拍拍手,“真準備好了……”
打電話請倫敦的貝克街“大偵探”福斯摩爾幫忙查。
他效率倒是高,一個多小時後,在韓宣陪受傷臥床的奶奶吃飯時候,回了個電話過來。
走到客廳沙發旁,躺下問道:“這麼快就查到了?”
“英國藝術圈就那麼大,誰不認識誰,尤其還是陶藝這麼偏門的東西。我打電話問過幾家畫廊的老闆,他們說倫敦以前確實有位叫做約翰尼·卡戴珊的陶藝家,不過已經去世了。就在兩個月前,因為癌症,他的陶瓷裡用了很多有害化學物品,把自己搞死了。然後我去圖書館查了訃告,他是格拉斯哥人,今年三十七歲,身高……”
聽到這話,韓宣眼神變冷,既然真的約翰尼·卡戴珊,已經死了,那麼現在紐約那個,肯定是假冒的。
上流社會從不缺感情騙子,男人女人都有,他們專門騙單身富豪,利用虛假的情感獲得對方好感,並以此獲利,一旦得手就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