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打量著大殿內的三人,只見第一,第二人年紀大約都在四十歲上下,法正也都認識他們。
只是看到第三人,法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因為此人模樣非常年輕,相貌都未曾長開,還是個未滿十八的少年。
張松指著三人,向著法正介紹道:“這位是宗預,你必是認識的,當初我大漢與江東交好,鄧芝出使江東之後便前往涼州任職,隨後我大漢與江東之事,一直是由宗預負責。其出使經驗卻是豐富得很!”
“那是自然!”法正笑道:“德豔乃是你副手,我豈能不識?”
張松笑了笑,又指著第二人介紹道:“這位乃是秦宓之子秦英,與其父一般博學多才,能言善辯。只可惜其父秦宓已經故去多年,否則出使遼東,非他莫屬!”
法正點了點頭道:“秦英善辯,我在益州時亦是早有耳聞!不知這最後一位是?”
張松笑著介紹道:“這位姓羅名憲,乃廣漢太守羅蒙之子,今方十四,師從大儒譙周,別看他年紀小,譙周門人卻是稱其為子貢,其名聲在長安年輕一輩之中極高。人皆將其與大司馬之子諸葛瞻相比。”
“哦?”法正聞言不由得對羅憲看高了幾分,那諸葛瞻乃是諸葛亮之子,年方二十便與其弟出使鮮卑,憑其智勇使大漢掌控草原。
如今諸葛瞻在新成立的朔州擔任別駕,雖然職務還不高,但前途卻是不可限量,這羅憲便被人比作諸葛瞻,想必也有其過人之處。
張松低聲說道:“羅憲年少,非我太常府屬官,我聽聞其名,故將其召來,也未曾打算讓人擔任主使。不過其父雖是襄陽人,但早年投奔益州也算東州一派。
荊州一派年輕一輩皆聲名滿天下,我將他召來,卻是想讓他為從使前往遼東,揚我益州少年之名。”
其實劉禪用人,卻是不在乎他是什麼派系,只要有能力,便會重用,董允,費禕皆是東州一派,也得重用,甚至劉禪還打算讓二人擔任下一代三公。
只是關張,諸葛亮,趙雲這些人的兒子太過出色,而劉禪的心腹大將黃煦,鄧艾,林淵等人又都是荊州人,才讓張松感覺益州派東州派受到了冷落。
所以才不顧羅憲的年齡,向法正推薦他為從使同往遼東,替益州人長長臉。
“挑選使者茲事體大,卻需試才才可決定!”法正回了張松一句,對著三人說道:“如今魏國撤往河北,天下局勢再次僵持,我向陛下建議,前往遼東拉攏公孫淵,舉兵攻魏。
你們三人要麼有出使的經驗,要麼能言善辯,要麼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我欲從你三人之中挑選使者,前往遼東遊說公孫淵。
不過此事茲事體大,我大漢乃是天朝上國,遼東公孫氏不過是下臣,此事若成,一切好說,此事若不成,莫說你們,便是本官也要受到責罰,最重要的是我大漢的顏面也將受到損失。
因此我還需看看你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出使遼東!”
“請司徒考校!”
宗預,秦英二人對視一眼,拱手說道,而羅憲則是抿嘴沉思,並未說話。
法正頓了頓說道:“你們以為,該以何籌碼說服公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