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看著王正說道:“其他人投降可以,你卻不行!來人啊,將王正與其他不願投降之人推下去砍了!”
“為什麼他們投降可以我不行?我不服,我不服!將軍救命,將軍救命!”
王正被士兵帶下去,一邊掙扎,一邊叫喊著。
州泰面帶不忍之色,卻沒有出言求情。
州泰並非純臣,也說不上是奸臣,他好立功名,說白了,就是喜歡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想往上爬,想要出人頭地,因此誰能給他這個機會,他就會為誰效力。
歷史上司馬懿提拔重用州泰,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至於州泰為什麼不替王正求情,與一個詞語有關。這個詞語叫做私恩。
私恩,也就是私人的恩惠。
比如將軍,不經過朝廷的名義,將財物以自己的名義分給士兵,從而獲得士兵的敬愛,獲取士兵的忠心。
在比如某個地方發生了災難,地方的財主,大戶人家,不經過官府,以自己的名義,施恩德於百姓,從而獲得百姓的愛戴。
這種人,看起來是不錯,做了好事,士兵,百姓都會記得他們的好,但對於國家而言,這種人是不能容忍的,國家就討厭這種人。
因為恩德只能是國家給予百姓,個人不能給,不經過國家,以自己的名義賜予別人恩惠的行為,叫做樹私恩。
將領分財物給士卒,可能是因為愛護士卒,財主幫助百姓渡過災難,可能是個大善人。
但也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謀反!
因為不經過朝廷的名義而賜予別人恩惠,那這些士兵百姓便不記得朝廷的好,只知道個人的好。
這些一來,就會威脅朝廷的統治,要是地方,軍隊處處都是這樣,那國家將會沒有任何號召力,這些人要是造反,樹私恩的物件,也會為他們效力。
古代有很多將領被朝廷所冤殺,除了功高蓋主的原因之外,就是樹的私恩太多了,軍隊不知朝廷只知將軍,這種人,朝廷自然容不下他。
朝廷可不會管你是出於什麼角度樹私恩,因為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樹私恩都對國家不利。
真想施恩可以,但必須以朝廷的名義才行,將領賞賜士兵財物,得說是朝廷賞賜下來的。
大善人若真是是心地善良,見不得百姓受苦,可以將財物,物資交給官府,由官府幫助百姓。
而州泰與王正是什麼關係呢?州泰給予了王正恩惠,王正是州泰樹私恩的物件。
至於州泰出於什麼原因而培養王正這個心腹暫且不論,如今這王正不知國家,只知州泰,州泰投降他就投降,州泰不降,他就跟著去死。
因此王正這種人,劉禪自然不會留他,你不聽國家的,聽個人的,留著你幹什麼?要是以後州泰謀反,你王正豈不是要幫著他打頭陣?
州泰也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沒有為王正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