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在!”
“末將在!”
被劉禪點到名字的諸葛瞻,諸葛尚,淩統三人拱手出列。
劉禪看向淩統,說道:“淩統,朕委任你為雁門關太守,率兵一萬兵馬鎮守雁門關。”
劉禪成立朔州,將治所立在朔州的中心地帶美稷,朔州刺史馬超自然是要在治所主持大局。
但雁門關卻不得不派兵把手,雁門關乃是天下第一險關,魏國會想盡辦法奪回雁門關,保證幷州的安危。而大漢以後進攻幷州,也必須以雁門關作為軍事堡壘。
因此劉禪選擇讓淩統來鎮守雁門關。
“末將領旨!”聽了劉禪的話,淩統臉色露出一絲喜色。
當年呂蒙率兵偷襲荊州,淩統奉呂蒙之命前去進攻夷陵,結果夷陵沒拿下來,呂蒙在荊州反而兵敗,淩統也因為沒有歸路,被迫投降。
不過當時淩統是為了士兵而投降,並不打算為劉禪效力,可是劉禪卻用了計策,導致孫權放棄了淩統,從而讓淩統為自己效力,到如今,已有十個年頭了。
一開始,淩統是被迫歸降劉禪的,對他也沒有什麼歸屬感,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淩統對於大漢早就是忠心耿耿了。
不過這些年淩統並沒有得到重用,雖然多次跟隨劉禪出征,但既沒有兵權,也沒有坐鎮地方。但如今總算是熬出頭來,雁門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禪隨後看向諸葛瞻兄弟二人,對著二人說道:“你們兄弟二人此次出使鮮卑,功勳卓著,諸葛瞻,朕委任你為朔州別駕,協助馬刺史治理朔州。”
“微臣遵旨!”
因為以往的經歷,馬超在性格上沉穩了許多,軍事能力也比以前強了很多,但在理政上,馬超還是個半吊子。
朔州的人口雖然不多,五十萬漢人加上二十萬胡人,不過七十萬,但以馬超的理政才能,卻是處理不過來的。更何況朔州有兩族人口,漢胡之間還有不少矛盾,朔州就更加不好治理了。
因此劉禪便讓諸葛瞻輔佐馬超處理朔州的政務。
別看諸葛瞻年輕,但從小在諸葛亮的教導下,智謀和理政水平都已是一流,治理一州可謂是綽綽有餘,若不是諸葛瞻太年輕了資歷不足,直接讓諸葛瞻擔任朔州刺史,讓馬超擔任朔州都督就行了。
劉禪又看著諸葛尚說道:“諸葛尚,朕委任你為偏將軍,在馬刺史麾下為將。”
相比諸葛瞻,諸葛尚則要嫩許多,勇則勇矣,但太過年輕,不夠穩重,因此劉禪便讓諸葛尚待在馬超身邊,一來是磨練他的性格,二來也是希望馬超能多多教導他些兵法。
劉禪將諸葛尚,趙統,趙廣三人都留在朔州,目的就是磨練他們,想要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騎兵將領。
朔州事務都已步入正軌,劉禪也於三日之後返回長安。
不過劉禪並未攜帶兵馬回去,此次帶來的三萬騎兵都得留在朔州才行,一萬駐雁門關,兩萬駐治所美稷。
劉禪率兵著,領著千餘騎兵一路南下,日行百里之後,選擇了一處地界安營紮寨,準備明日出徵。
北方的天氣與南方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晝夜的溫差大,如今已是三月,白天時天氣在十度以上,一路行軍策馬奔騰,身體出汗尚覺得燥熱,可是到了晚上,卻是寒風驟起,溫度突然急轉零下。
到次日清晨日上三竿,氣溫回暖了許多,劉禪才下令整軍啟程。
“阿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