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騎兵衝入魏軍之中,比之瘟疫更加恐怖,騎兵只需縱馬衝鋒,彎刀便會自動收割著敵人的性命。
那強大的衝擊力之下,魏軍面對彎刀,基本上是撞著就死,挨著就傷,甚至正撞在刀口上的,身體都能夠被彎刀一分為二。
這主要得益於彎刀的鋒利以及戰馬的衝擊力。
而這種彎刀,是由灌鋼法打造出來的。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百鍊成鋼。
就是將鐵經過千錘百煉,讓其成為鋼。
現代人都知道,鋼與鐵的不同點在於含碳量,生鐵的含碳量要高於鋼,將鐵高溫煅燒,千錘百煉,減少含碳量,便成了鋼。
在鍊鋼法中,便有百鍊鋼法,運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但是百鍊鋼法卻是費時費力,隨著碳含量慢慢減少,鋼鐵越來越堅韌,鍛造的難度也越來越高。名為百鍊鋼,其實無法鍛造百次。
而目前這個時代,打造鋼鐵,使用的就是百鍊鋼法。
劉禪來自後世,自然不會再用如此古老的辦法,故而劉禪引入了灌鋼法。
灌鋼法在魏晉時期才出現,而南北朝時期的綦毋懷文則發展了灌鋼法,造出著名的宿鐵刀。
其法以“燒生鐵精以重柔挺,數宿則成鋼。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先把生鐵熔化,澆灌到熟鐵上,使碳滲人熟鐵,增加熟鐵的含碳量,然後分別用牲尿和牲脂淬火成鋼。牲畜尿中含有鹽分,淬火對此水冷卻快。淬火後的鋼質堅硬,用牲畜脂肪淬火時冷卻饅,因此鋼質柔韌。
經過這兩種淬火劑處理後,鋼質柔韌,刀刃剛柔兼得,綦毋懷文用這種方法打造出來的宿鐵刀,可以斬甲過三十紮,也就是斬斷三十層皮甲。
太過先進的技術在這個時代無法運送,劉禪引進的,正是綦毋懷文改進過後的灌鋼法。
劉禪用這個灌鋼法打造出來的第一種兵器,就是彎刀,用於裝備馬超的騎兵。
因為北伐,馬超麾下的騎兵將會是主力,在北方也多是騎兵作戰,騎兵戰鬥力強悍,便能夠佔據更多的優勢。
歷史上蒙古起兵橫盤亞洲,騎兵使用的就是彎刀。
張郃被林淵擊敗,不敢在繼續與林淵交戰,只得躲在後方指揮。他看著在戰場上縱橫無敵的彎刀騎兵,口中喃喃自語:“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張郃想不明白,為什麼漢軍騎兵平衡性那麼好,為什麼漢軍的兵器那麼鋒利?
我大魏計程車兵衝殺都要抱著馬脖子,憑什麼你蜀國的騎兵能騰出兩隻手來?
一個副將一臉慌張的跑了過來:“將軍,兄弟們抵擋不住啊,蜀軍騎兵太厲害了!”
張郃心知陣勢已亂,自己兵馬雖多,但想要反敗為勝卻是不可能了,咬了咬牙道:“先撤退在說!”
副將聞言連忙高聲呦呵著:“兄弟們快撤!”
一陣陣鳴金之聲響起,魏軍如釋重負,連忙向著營寨方向撤去,在漢軍起兵的追擊下,一個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