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劉禪不想出現的局面,就是孫權一直依附於自己,表現出一副臣服於他,忠於大漢的樣子。
畢竟孫權是他冊封的吳王,如果孫權沒有造反,他將來打孫權是不合適的。哪怕是後世,發動戰爭都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如果孫權一直保持著目前這個樣子,搞不好以後就成了清朝時期的吳三桂,割據一方,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儘管劉禪不懼,但終究是一個威脅。
而孫權如果稱帝的話,就是背反朝廷,劉禪以後就有理由打他了。
劉禪想了想,又拿過荊州傳來的奏摺,在後面加了一段話。
當年赤壁一戰之後,劉備得到了荊州,暴兵十萬人,後來帶了一半去益州,荊州只有五萬兵馬。
這些年,劉禪一直奉行精兵政策,只是挑選青壯,淘汰老兵,荊州的兵力一直沒有增加多少,到現在也不過是七萬人。
但荊州這些年,先後拿下江夏數縣,荊南地區又一直對付蠻人,充實人口,荊州的人口,卻已經多達一百多人,完全可以增加兵力而沒有負擔。
劉禪在奏摺後加的話,就是讓關平增募三萬兵馬,將荊州兵力擴充至十萬。
如此只需訓練數年,荊州就可以擁有單獨進攻江東的能力。
以前荊州只有五萬兵馬的時候,面對江東只有防禦的能力,而如今,卻已有進攻的能力了。
將奏摺派人送去荊州之後,劉禪便沒有在關注江東的事情,因為三日之後,就是正式遷都的日子。
不過在遷都之前,劉禪將文臣武將再次召集了起來。
厚德殿中。
大殿之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走了一半,離開的人先一步前往了長安,到長安組建府衙去了,剩下的人,三日之後會跟隨劉禪一起前往長安。
劉禪對著殿下眾人說道:“諸位愛卿,這是朕最後一次在厚德殿中與諸位愛卿議事了,下一次,就是在未央宮的前殿了。”
一眾文武聞言,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成都是他們的家,他們除了利益之外,是真的捨不得。
劉禪清了清嗓子,沉吟道:“此次召集諸位愛卿過來,是為了挑選一員良將來鎮守益州。”
眾將聞言皆點了點頭,朝廷雖然從益州遷走了,但是益州這邊,仍需要一將留下來鎮守。
眾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看向大殿之中的一人,上一次劉禪挑選益州刺史,他們只是籠統的將人鎖定在三公九卿之中。
而這一次,很顯然,文武群臣都知道劉禪會派誰留下來鎮守益州。
“李恢!”
“末將在!”李恢踏步而出。
李恢是南中都督,更是劉禪一手提拔的心腹,他鎮守南中期間,多次出兵平定夷人,治理南中多年,如今南中之地,也欣欣向榮。能文能武,可謂全才。
劉禪離開成都之際,將他給召了回來,其目的不言而喻。
劉禪下令道:“朕留兩萬兵馬在益州,由愛卿擔任益州都督,總管益州軍事。”
“微臣遵旨!”李恢拱手領命。
“馬忠!”劉禪又看向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