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受傷太重,以至於殘疾無法行動的,失去生存能力的,國家也會贍養照顧。
這是對死亡,傷殘士兵的待遇,而仍舊活著計程車兵,可以憑藉軍功獲得爵位,獲得貴族的身份。
反正只要是敢打敢拼,就擁有可以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當兵打仗有了盼頭,士兵的戰鬥力自然就能提升上來,秦朝,正是因為商鞅變法,實行了軍功爵制度之後,才慢慢強盛起來。
而到了秦始皇,他雖然統一了六國,但卻破壞了這個制度,因為他為了統一儘快統一六國,虧待了老秦人,反而給予六國貴族非常優厚的待遇。
因此到了後來,連老秦人也不願意為秦國賣命了。強大的秦國,終於分崩離析,其原因,雖是秦國殘暴,但與秦始皇破壞了軍功爵制度不無關係。
而大漢目前實行的是軍功爵制度,但魏吳兩國卻不是。
他們實行的是軍戶制度,軍戶制度,就是專門針對士兵而設定的戶籍。
軍戶之下,男人負責打仗,女人負責生孩子和照顧孩子,並不用參與勞作。
但是生下的孩子,男孩長大之後繼續打仗,女孩則嫁給軍戶裡的男人,然後繼續生孩子。
雖然軍戶裡的男人不必為娶媳婦而發愁,但無論是男女,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打仗而服務。
犯錯有罪,立功無賞,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生活沒有盼頭,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士兵戰鬥力根本提不起來。
當然,魏吳兩國也不是不想使用軍功爵制度,而是因為沒有實行的基礎。
比如士兵立功了,要賞賜田地,錢財等作為獎賞。
而魏國在曹丕登基之初,有些地方,一度還廢棄了貨幣制度,實行以物換物的方法,錢都沒有用,物價不穩定,有錢沒處花,賞給士兵能有什麼效果?
至於江東,田地大多都在地主豪強手裡,根本就行不通,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大漢,內地十來年沒有發生過戰爭,經濟發達,糧食足備,物價非常穩定,資源也非常豐富,因此賞賜給士兵的錢財,是可以用的。
而且這些年大漢東征西討,屢戰屢勝,獲得大量的徭役資源,他們開墾土地,發展生產,這些開墾的土地,生產的物品,則可以用來獎勵給立功計程車卒。
因此大漢能夠實行軍功爵制度,主要是有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如果沒有這兩樣,就算實行軍功爵制度,也是個空架子,有名無實。
“我軍雖勝,但也是慘勝啊!”劉禪嘆了口氣道:“令法正負責處理陣亡將士的撫卹問題,傷殘將士的安置問題。
大司馬,將士立功的詳情,由你負責統計,待朕返回長安之後,在論功行賞。”
“諾!”諸葛亮拱手領命。
到次日,劉禪在趙雲林嘯等將的保護下,先一步返回長安,諸葛亮則還要在這裡待幾天,負責善後之事。
魏軍已退,劉禪兵臨長安,城中剩下的官員,開啟了城門。
劉禪坐在戰馬上,位於長安東門外的護城河旁。他望著城牆上的長安二字,不僅熱淚盈眶:“興復大漢,還於舊都,朕終於做到了!”
興復大漢,還於舊都,是蜀漢喊了一輩子的口號。
公元227年一月二十八日,經過大半年的鏖戰,劉禪終於拿下關中,拿下長安,還於舊都了。
“陛下萬歲!”
也不知誰突然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