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司馬辦事,朕就輕鬆許多了。”劉禪笑了笑,突然想到了什麼,詢問道:“對了,杜縣好像是杜畿的老家吧?朕時常聽荀師說起此人呢。”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不錯,杜畿在偽魏官至尚書僕射,就是荀令君曾經舉薦的。此人倒是一位大才,執政能力不弱元直。
只可惜他做事喜歡親力親為,兩年前在陶河試船,不幸遇到風暴,沉死於河中。我那不成器的堂弟,也差點死於水中。”
諸葛亮所指堂弟,乃是諸葛誕,當時他與杜畿一起試船,不過杜畿命不好死了,諸葛誕被救活了。
劉禪詢問道:“那杜畿家小可在杜縣?”
諸葛亮想了想說道:“杜畿有一子,名叫杜恕,杜畿死後,曹丕屢次徵詔,他皆不仕。杜恕此人,頗有才名,有其父之風,在家鄉風評極佳,乃是州郡之才,微臣正想向陛下舉薦此人呢。”
“太好了!”聽了諸葛亮的話,劉禪一拍手掌,滿臉興奮之色。
諸葛亮見此,心中不由得有些疑惑,杜恕雖有才學,但卻比不上其父杜畿,也就能擔任一郡太守,或者刺史,用不著如此興奮吧?
然而諸葛亮哪裡知道,劉禪並不是為杜恕而興奮,劉禪高興的是,他可以得到杜恕的兒子,杜畿的孫子。
也就是杜預。
這一位才是了不得的人物,先不說其功績,單單是明之前,便同時躋身文武雙廟,便可知其本事。
文廟,武廟,是歷朝歷代評價出來的名將,賢才。
比如文廟,主祭祀孔子,其後四配,十哲,先賢七十九人、這些人無一不是歷朝歷代的大文學家,經學家,對於文學有著崇高的貢獻。
杜預便是先賢之一。
而武廟,主祭祀呂尚,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姜子牙,其下有十哲,七十二將,諸葛亮便是十哲之一,而杜預,則位列七十二將之一。
而這些人,無一不是歷朝歷代的名將,軍事家。
在明以前,僅有杜預一人,同時在文廟,武廟享受供奉。明以後,諸葛亮也才進入文廟,同時享受兩廟供奉。
文武廟,是對歷朝歷代對文臣武將的最高評價,能被評入其中,是一種肯定。
當然,並不是不進文武廟就不厲害了,比如唐朝的戰神薛仁貴,戰功赫赫,就沒進武廟,但能進去,肯定是厲害人物。
杜預能進文廟,是因為他為《左傳》做注的緣故,而能進武廟,則是因為杜預是滅亡東吳的總指揮。
原本劉禪還以為,杜預應該是在洛陽,卻沒想到仍舊留在長安老家。
劉禪向著諸葛亮問道:“大司馬,最近一批官吏何時抵達?”
諸葛亮拱手問道:“三日之後便可抵達。”
劉禪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大司馬與司徒先隨朕前往杜縣,出一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