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苞拱手出列,說道:“陛下,眼下我軍兵馬有七萬人,魏軍只有三萬,我軍是否可以趁著曹真援兵未至,將兵馬分散開來進攻?屆時曹真就算到了,我軍已然攻破隴山防線,大局已定!”
“此法不可取,傷亡太大了,我軍付出四百人的傷亡才拿下這座城關,這還是在正陽親自出手的情況下完成的,沒有正陽,傷亡起碼能達到七八百人。
將兵馬分散開來進攻,就算能攻破隴山防線,起碼也得傷亡過半。幾萬人的傷亡,朕承擔不起。”劉禪搖了搖頭,否決了泠苞的提議。
泠苞抓了抓頭皮道:“那還怎麼辦?曹真援兵到了就更不好打了。”
劉禪擺了擺手道:“不要著急,行軍打仗最忌沒有耐性。朕出征前就說過的,此戰是持久戰,打個一兩年也不足為奇。”
“末將知錯。”泠苞拱手認錯。
劉禪對著諸葛亮詢問道:“當年朕讓張任訓練的善於攀爬計程車兵現在何地?”
諸葛亮拱手道:“在漢中,陛下不是讓張任派兩萬兵馬過來了嗎,那些兵馬就在其中,不過還在半路上。
這營寨關城如此之多,雖然防備森嚴,但總有幾個懈怠的,用那支兵馬進行突襲,倒是個不錯的辦法。可先使疲兵之計,讓魏軍疲於奔命,使其懈怠,等漢中兵馬抵達,便展開行動。”
魏延聞言皺眉道:“牽招不是庸才,若用疲兵之計,他定知我軍有所圖謀,讓各地守軍提高警惕。”
諸葛亮笑道:“若此法針對城池,肯定不行,但這是數百里的營盤防線,營寨有幾十坐,牽招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保證每一個守軍都聽話,各地守軍也未必會遵守牽招的軍令行事。”
劉禪沉吟一番,點了點頭道:“就按大司馬計策行事,大司馬,此計既然是你提出,便由你全權負責吧,軍中兵馬,由你排程。”
諸葛亮拱手領命:“諾!”
旋即諸葛亮展開殿中地圖,這是一份擴大版本的佈防圖。
諸葛亮看了一會地圖,隨後拿起手中的硃筆,對魏國第一道營盤防線的每一個營盤做出了數字標註。
從北到南,四百里長的防線,一共有七十八個營盤。
諸葛亮看向殿下眾將,旋即下令道:“魏延!”
“末將在!”
諸葛亮下令道:“汝率五千兵馬,負責襲擾北部這一至二十個營寨城關,記住,不準進攻,只需日夜不定時前去騷擾,鼓譟吶喊即可。
同時,每一次騷擾過後,記錄其守軍的防禦態度,以及點燃狼煙的時間。並將每一個營寨,關城都畫三至六道圖本給我。”
魏延聽了諸葛亮的話,略微皺眉,圖本好理解,只是記錄敵軍的防禦態度,點燃狼煙的時間有什麼用?魏延問道:“防禦態度?點燃狼煙的時間?”
不等諸葛亮來口,劉禪解釋道:“你第一次襲擊魏軍營寨,魏軍以為你是真進攻,必定是防禦積極,立刻點燃狼煙,通知援兵救援。
多來幾次,魏軍知道你是做樣子,不會真的進攻,有的依舊積極防禦,有的則會懈怠,懈怠的關城守軍,哪怕你到了城下,他們也會不理不睬,不會向你們放箭,不會組織人手防禦,不會立刻點起狼煙請求援軍。
到時候襲擊哪些營盤,便要根據你的記錄來挑選那些防禦懈怠的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陛下說的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魏延拱手領命:“微臣懂了!必定將每一個營盤的情況都記錄清楚。”
諸葛亮又下令道:“趙雲,汝率五千兵馬,負責二十一至四十號魏軍營盤,與魏延同樣行事。”
“末將領命!”趙雲聽了劉禪先前的解釋,倒沒有什麼疑問。
“林嘯,汝率五千兵馬,負責四十一至六十號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