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諸葛亮走了出來,拱手道:“從益州至雍涼,山高路險,陛下龍體為重,不宜輕動,陛下若信得過微臣,微臣願意領軍北伐。”
諸葛亮口中這個信得過的意思,並不是指忠誠方面的信任,而是指能力方面的信任。
劉備聞言笑道:“朕自然相信大司馬的本事,只是如今朕登基稱帝,必須以興復大漢,為孝愍皇帝報仇為己任,因此這登基第一戰,還是御駕親征得好。”
劉備自然是信任諸葛亮的,無論是忠誠,還是能力方面。
可是信任是一回事,放權讓諸葛亮率兵北伐又是一回事。
一來正如劉備所說,這些事登基之後第一次北伐,必須親力親為,旁人無法效勞。
二來,劉備不敢讓諸葛亮北伐,因為如今諸葛亮的地位在大漢已經是最高的了,若是讓諸葛亮北伐,敗了還好,若是勝了,給諸葛亮封什麼呢?
諸葛亮若是勝利,就會功高蓋主,將來他死了,就會出現主弱而臣強的局面,百姓只知諸葛亮而不知天子,這樣對於國家就會不利。
哪怕諸葛亮是忠臣,劉備也不想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你諸葛亮忠誠,但手底下的人卻不一定啊。
比如歷史上諸葛亮掌控朝政,李嚴別有用心,就勸諸葛亮稱王。
確確實實是出現過劉備害怕的情況的。
“諾!”聽了劉備的話,諸葛亮便知道自己勸不了劉備,只能退回班位。
劉禪見此也沒有多說什麼,諸葛亮所擔憂的,他正是他所擔憂的,可是劉備心意已決,他也勸不回來,而且這個關係到劉備的身體,說的太直白也不好。
總不能說陛下你已經老了,身子骨不行了,若是北伐搞不好就死在路上,所以還是別去了吧。
劉備沉吟一番後,說道:“朕決定御駕親征,發兵十萬北伐,司徒龐統,司空法正,車騎將軍張飛,左將軍魏延,右將軍陳到,徵東將軍林嘯,徵北將軍龐德,徵南將軍泠苞……爾等隨朕北伐!”
劉備卻是將留守成都的高階將領,除衛尉趙雲之外,都給抽調了。
劉備又說道:“成都方面,留太子劉禪監國,大司馬諸葛亮,尚書令徐庶輔佐太子!”
“臣等遵旨!”群臣拱手領命。
數日過後,劉備啟程北上,前往漢中。
劉備並沒有在朝堂之上商議進兵方略,因為他得先前往漢中才行。
糧草,輜重要運抵漢中,得在兩個月之後,具體的進兵方略,劉備會在漢中與文武商議。
若是進兵方略商議得早了,也難保訊息洩露。
劉備離開之後,留太子劉禪監國,因此劉禪也變得忙碌起來。
時間來到公元222年五月。
這一天,北方有數騎快馬加鞭往成都而來,為首一人,乃是右將軍陳到。
陳到率人進入成都後,便直奔皇宮而來。
陳到在皇宮見到了劉禪,陳到一臉焦急的對著劉禪說道:“啟稟太子,陛下率兵抵達漢中之後,身體每況日下了。
益州糧草輜重運送至漢中後,陛下便準備起兵北伐涼州,行至陽平關,病情加重,無法行軍只能返回南鄭,今特派末將前來召太子,大司馬前往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