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車駕,與旁人不同,拉車的馬為六匹,乃是最高規格,劉備乘坐馬車,前往成都城外。
劉禪坐車跟著後面,緊隨劉備。
很快,父子二人抵達祭壇,旦見臺高三層,每一層有九個臺階,高約二十七米。
臺下,站著成都大大小小的官吏,將領近千人,一個個神采奕奕,笑容滿面。
駐於成都的五萬甲士排列在臺下四周,一個個衣甲鮮明,刀槍閃亮。
在往後,則是成都的十數萬百姓,皆趕來觀禮。
除此之外,還有江東使者,南中各地的蠻王使者,武都一帶與劉備交好的羌族等少數民族使者。
在諸葛亮,劉禪的攙扶下,劉備登上祭壇,點燃香燭,祭拜天地。
諸葛亮手持祭文,站在下面一階臺階上,居高臨下,高聲朗讀祭文:“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后土:
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操子丕,載肆凶逆,竊據神器。
群下將士,以為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
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
諸葛亮宣佈完稱帝昭告天地的祭文,劉備也祭拜完天地。
這時兩個禮官登上祭壇,二人手中皆託著托盤,一個托盤裡放的是帝王授印,也就是傳國玉璽。
不過大漢的傳國玉璽目前在曹丕手中,劉備這個是今日命人制作而成的。
另一個托盤中,放的則是十二旒平天冠,也就是冕,俗稱帽子。
旒就是帽子前後的珠子的串數,用白玉製成,一般公卿只能用五旒,三公王侯是七旒,只有帝王,才能用十二旒,前後十二旒,共計二十四旒。
玉璽平天冠由禮官捧著,端到劉備面前。
諸葛亮拱手道:“請陛下接印,為陛下戴冕。”
手捧平天冠的禮官聞言,便要拿上平天冠戴在劉備頭上,劉備伸手攔下,對著諸葛亮說道:“備無才德,請軍師擇有才德者受之!”
諸葛亮不悅道:“陛下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室,宜即正位。況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
劉備聞言,這才沒有阻止禮官。
禮官將十二旒平天冠戴在了劉備的頭上,另一個禮官手捧玉璽上前,劉備接過玉璽,高高舉起。
“微臣諸葛亮拜見陛下!”
“兒臣拜見陛下!”
諸葛亮劉禪見此,連忙跪倒在地。
下方文武官員,將士軍民,也紛紛拜倒在地,山呼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