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來到公元220年十二月。
這幾個月來,華歆等群臣又兩次逼迫大漢天子劉協禪位於曹丕。
曹丕經過三請三辭之後,終於在第三次答應下來,答應接受劉協的禪位。
從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到正式接受禪位的這幾個月中。
曹丕接受了陳群的建議,設立了九品中正制,贏得天下士族支援,同時又相繼平定各地的叛亂。
見時機成熟,曹丕與公元220年十二月十日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魏,定都洛陽,原大漢天子劉協受封山陽公。
曹丕建立魏國之後,大權獨攬,並限制宦官和外戚的權利。
頒佈了“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等法令,保證了魏國始終沒有因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機。
同時曹丕又削奪藩王的權力,魏國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
曹操臨終遺言,命曹丕不得加害兄弟,還要重用曹彰,雖然曹丕沒有加害曹彰,但卻削去了曹彰的軍權,派往封地受到嚴密的監視。
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由於宗親勢力太弱,故而宗室雖然有心恢復恢復曹家江山,但卻無能為力。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家後來也吸取了曹家的教訓,司馬炎稱帝之後,大肆分封,給予宗室相當大的權利,最終因此引發八王之亂,以至於中原內亂,諸胡入華。
再有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害怕後人效仿,便削弱武將權利,以至於兩宋武人地位低下,幾百年間,一直受到外族欺壓。
吸取教訓是好的,但凡事過猶不及,矯枉過正,反而會引發更大的禍患。
至公元221年一月中旬,曹丕稱帝的訊息傳到益州。
成都大殿之中。
劉備坐在首位,身邊坐著劉禪。
下方左邊,前後站著諸葛亮,徐庶,法正,黃權,李嚴,劉巴,董和等文臣。
右邊站著趙雲,魏延,陳到,林嘯等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