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張昭,諸葛瑾所料,徐盛回到江東後的第三天,呂蒙在荊州慘敗,五萬兵馬全軍覆沒在荊州的訊息便在江東傳開了。
一時間百姓是怨聲載道,特別是那些出征攻打荊州,陣亡士兵的家屬們。
他們的親人都永遠留在了荊州,失去了父親,兒子,丈夫的他們,怎能不怒?
好在孫權早有準備,立刻派人傳出訊息,說這五萬兵馬只是被擒,並未被殺。
他目前正在與劉備議和,只要議和成功,這五萬兵馬都能要回來,都會回來與家人團聚。
這個訊息一傳出來,那些反應激烈的百姓便都安靜下來了,既然人沒死,並且都能夠回來那就好。
孫權安定了百姓,一面讓徐盛集結兵馬前往江夏增援。一面派諸葛瑾前往江陵面見關羽,拖延時間。
而此刻孫權卻又收到了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是劉禪派人送來的。
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淩統。
而內容則大致是說願意與孫權罷兵休戰,只是喜愛淩統,想將淩統收為己用,故而想讓孫權給淩統寫一封勸降書信,勸說淩統為他效力。也就是拿議和來威脅孫權,想要議和就把淩統讓出來,不讓的話那就打吧。
孫權拿著劉禪送來的書信,怒氣衝衝的說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子布,劉禪他殺我數員大將,如今居然還讓我寫書信勸公績投降,以此來離間我與公績的關係!真是欺人太甚!
我沒有興兵報仇,他反而欺我!”
張昭接過書信看了起來,看罷張昭他沉吟道:“淩統將軍是為了保全兵馬才投降的,並非是背叛主公臣服於劉禪,我想劉禪他應該看上了淩統將軍之才,故而起了收服之心。
看來劉禪是猜到我們會選擇議和,所以他用議和之事來脅迫主公,讓主公您寫勸降信給淩統將軍,來離間您和凌將軍的關係,以此來達到收服淩統將軍的目的。”
孫權冷哼一聲說道:“我若是寫了勸降書信,豈不是寒了公績的心?”
張昭點了點頭說道:“主公說的不錯,不過這勸降書信還是得寫。”
孫權沉聲道:“我不能寫!公績雖然投降,但那是為了保全兵馬,並沒有對不起我的地方,我不能讓公績寒心。”
“哎!”張昭嘆了口氣說道:“主公啊,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況如今江東危在旦夕,您不可以有婦人之仁,放棄一個淩統而保全江東,這完全值得。
劉禪為了淩統,便提出議和,此事咱們正可以利用一二,您可以將這書信傳揚出去,並寫信給淩統讓他投降。
劉禪若同意遵守諾言同意議和,那自然是好,劉禪若不同意議和,那他就會背上無信的罵名,他乃是劉備世子,以後要繼承劉備基業,我恐怕他不敢反悔。
至於淩統將軍,他對主公您忠心耿耿,如今他應該明白主公您的處境,是絕對不會因為一封書信而背叛主公的,到時候劉禪只會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子布這話倒是不錯!”孫權點了點頭,旋即說道:“只是大肆宣揚,只恐文臣武將寒心啊。”
張昭說道:“主公只管說是因為相信淩統不會投降才寫的書信,若淩統果真不降,便是主公慧眼識人,以後也是一段佳話。
若淩統降了,那一切罪過也在淩統身上。待會主公可以召集江東文武過來,到時候便由我做這個惡人吧。”
孫權嘆了口氣道:“哎,父兄一手建立起來的江東基業,絕不能斷送在我手裡,為了江東,我只能委屈公績了。子布,你幫我召集文武們過來的。”
不過多時,在建業的文臣武將都來到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