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有勝有敗,但除了第一次街亭之敗,並未出現士兵大規模戰死的情況,甚至還有收穫。
因此諸葛亮北伐雖然沒有奪取多少土地,但仍舊受到百姓的愛戴。
在反觀曹爽和諸葛恪二人。
公元244年,曹率為建立軍功,派兵攻打蜀漢,然而卻遭受慘敗,雍涼損耗巨大,百姓怨聲載道,曹爽大失民望,後來就乾脆破罐子破摔進行專權。
而諸葛恪也是這樣,公元253年出兵伐魏,發動二十萬人,結果慘敗而歸,同樣是大失民心。回來之後為恐兵敗之事威脅自己的地位,也開始專權,最後被殺。
從這些事情上便可以看出一個問題。
那就是打了敗仗會失民心。
這就好像是直播打遊戲,贏了觀眾給你喊666,輸了就一通亂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用兵也是一樣,贏了就是英明神武,輸了就是窮兵黷武。
江東兵馬只有十萬,如今折損五萬兵馬,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只怕江東一半的人家都要披麻戴孝了。
這麼多家庭家破人亡,其人心動盪的局面,該是何等的嚴重。
也因此,呂蒙慘敗造成的另一大後果就是,孫權的名望會大大的降低。
你孫權身為統治者,不給我們百姓造福也就算了,反而窮兵黷武,害死了我們的丈夫,兒子,父親。
這些與士兵有關係的百姓肯定是不服孫權了!
另外還有豪強地主,江東一直是打壓豪強的,如今孫權折損了這麼多人,實力大損。這些豪強地主,很有可能趁機造反,推翻孫權的統治。
就好像當初的大漢一樣,黃巾之亂後國家基本上失去了地方的統治力,以至於出現諸侯並起的局面。
江東也就像一個小國家,當皇權勢微,其他諸侯肯定想取而代之。
張昭很快想到了這一點,對著徐盛問道:“那五萬兵馬全部都覆滅了嗎?”
徐盛想了想說道:“五萬兵馬陣亡應該只有一萬左右,其餘四萬被擒。”
張昭聞言鬆了口氣,說道:“主公,五萬兵馬並未全軍覆沒,咱們當務之急,是與劉備議和,想辦法將被擒計程車兵給贖回來,否則江東必定動盪不安。”
“議和?”孫權聞言陡然怒吼起來:“張昭,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我正要起兵為子明,興霸報仇,你居然叫我議和?”
“主公請息怒!”張昭拱手說道:“我明白主公現在的心情,可是呂蒙將軍慘敗,五萬兵馬皆沒於荊州,我江東實力大損。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江東人心動盪,主公您會大失民望,甚至宵小之輩,也會層出不窮,起兵造反,直接威脅到主公您的地位,因此那些降兵必須得要回來,否則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