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融合,將其化為己有,才能夠真正的長治久安。
如今移民木鹿,朵思的這兩族百姓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祝融大王這邊。
祝融大王這裡,已經與其結盟,劉禪暫時沒打算對他動手,不過他百年之後,就不一定了。
劉禪也不急,也不能急,這種事需得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來,無痛死亡,慢慢融合才是正道。
反正他才九歲,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中,是孟獲做主,說明祝融大王應該也就在這幾年之間了。
眼下先用木鹿大王,朵思大王的族人試試水,看看情況,情況要是不錯,祝融大王百年之後,劉禪在提出移民之事,他們的抵抗力也不大。
到時候這些族中青壯,可以用來修路,用做徭役開採礦石,食鹽,相信二三十年,南中地區就可以煥然一新了。
祝融大王眉頭微皺,他想不明白劉禪的目的何在。
這十數萬人口出山遷入南中,從狩獵生活轉變為耕種生活,所消耗的財富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麼做值得嗎?
祝融大王在心中詢問自己,他知道自己這個小女婿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
只是祝融大王想不到的是,劉禪已經在開始下一盤巨大的棋了,而他祝融大王,也不過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
劉禪又重新拿起了桌案上的書籍,這書上講解的乃是帝王之術,劉禪看的的確是入迷了。
下方數十個蠻將面面相覷,低聲細雨,都拿不定主意。
他們是蠻將,哪怕部落人口不多,麾下也有些兵馬,也算是一個不小的統帥。
一但答應了劉禪,舉族遷至南中,改狩獵為耕種,更為漢人百姓,他們也就什麼都不是了。
不過最重要的卻不是這一點。
如今他們要前往益州充當徭役贖罪,十年之後,部落肯定推選了其他的統領,他們回去,也沒有什麼權勢可言。
他們顧慮的是,納入漢籍之後會不會受到大漢的欺壓,剝削。
眾人雖低聲細語,但劉禪對於眾人的言語,卻是盡收耳底,他放在手中的書卷,淡淡一笑道:“爾等儘管放心,納入漢籍之後,便是我大漢百姓,我自當對諸位一視同仁!”
眾人對視一眼,皆點了點頭,一個年老的蠻將站了起來,說道:“哎,我等如今已是世子的階下之囚,只求能夠活命,我代表我們部落,答應世子!”
劉禪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十年之後,你們會慶幸今日之決,還請諸位挑選幾個德高望重之人,不日跟隨我的兵馬返回部落,傳達我的意圖!”
“是!”眾人點頭答應下來。
劉禪擺了擺手,讓一眾蠻將退下,旋即在案上奮筆疾書,不過多時,便寫好一封書信,將其交給鄧艾,說道:“鄧艾,你可以執此信,乘坐我的千里一盞燈返回成都,我的千里一罩燈可日行千里,你將此信交給父親,預計往返只需三日!
儘快回來,我大軍休整也需要三日,到時候朵思大王的部落,需要你率兵平定!”
鄧艾臉色一喜,拱手領命:“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