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劉禪又早起前往諸葛亮府上讀書。
剛出門口,卻見昨日的那個僕人在門口侯著。
見劉禪出門,僕人迎了上來,畢恭畢敬的說道:“小主子,已經問清楚了。”
劉禪將僕人拉到一邊,詢問道:“如何,那酒樓可出售?”
僕人點頭說道:“出售,原本要賣五萬錢,聽我是州牧府的,便只收三萬錢,公子可是要盤下來?”
僕人所說錢指的是五銖錢。
五銖錢從西漢開始,就一直是大漢的貨幣,甚至到隋朝開國時期,也還有再用,可以說五銖錢影響了華夏幾百年。
只是漢末三國,天下紛亂,各地方又是濫造錢幣,導致錢不值錢。並且有再多的錢無用,因為你有錢也難買到糧食。
有的地方,一石糧食的價格甚至達到了一萬錢的地步,想要一石糧食,得拿一石錢來換。普通老百姓哪裡拿得出這麼多的錢來,因此混亂更加劇烈,餓死的人也越來越多。
亂世真正的貨幣其實是糧帛。
一個關乎吃,一個關乎穿。
不過荊州,一直是亂世淨土,雖然經歷了赤壁之戰,南郡之戰,但劉備拿下荊州也有一年多了。
這一年來,荊州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逐漸穩定起來,諸葛亮又平復糧價物價,穩定貨幣,因此五銖錢也漸漸開始流通。
不過作為亂世最珍貴的糧食依然很貴,一石糧食要賣三百至五百錢。
東漢安定的時候,若不出現天災,糧價一般是上不滿八十,下不減三十。
比如劉虞治理幽州時期,政策寬仁,勸墾農植,穀物一石只要三十錢。
所以一石糧食的價格,根據其好壞與否,一般是在三十錢到八十錢之間浮動。粗糧陳糧較為便宜,精糧,新糧則較貴。
漢代一石稻米,大約相當於後世的三十市斤,也就是六十斤左右。而後世普通精米的價格一般是五十斤一百塊錢。
若取中間數一石五十五錢來算,這一錢的購買力,就相當於是後世貨幣的兩塊二左右。
而這酒樓,開價三萬錢,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六萬多塊錢的購買力。不過如今三國亂世,這三萬錢若換成糧食,也有六十石糧食,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兩年的了。
劉禪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遞給僕人,說道:“這塊玉價值連城,你把這塊玉交給他做抵押,等本公子有了錢,在贖回來,若是可以,你在向他給我借個一萬錢。”
僕人一臉為難:“小主人,這玉不是您生辰時糜先生送給你的禮物嗎,這怎麼可以……”
劉禪將玉佩按在僕人手裡,低聲說道:“只是暫時抵押給他,你就說是州牧府裡有人想要,他看得出這玉佩的價值,肯定會賣我個好的,等錢夠了,我便贖回來。還有,別讓母親曉得了,若是有訊息了,半個時辰之後在軍師門口等我!”
劉禪畢竟還只是五歲的孩子,拿不出多少錢來,他又不想再麻煩糜夫人,也不想自己的秘密暴露過多,所以只有拿貴重物品抵押。
僕人見劉禪堅持,不敢違背,收下了玉佩自去找那酒樓的主人辦事。
而劉禪,則前往諸葛亮府上讀書。
太陽昇起時,早課便已經結束,劉禪帶著趙雲出了諸葛亮府上,僕人已經在門口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