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過去數日時間。
來敏,孟光等人,還在忙於聚集法典圖籍,淘汰各家學說,去蕪存菁。並未傳經授學。
不過儘管如此,劉備委任劉禪為典學校尉,負責處理此事的訊息,還是傳遍了蜀州城,其訊息,彷彿蝗蟲過境一般,迅速向四方蔓延。
想必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傳遍益州,兩三個月只怕在大漢境內,就是人盡皆知了。
蜀州城中,士人無不在議論此事。
哪怕來敏,孟光等人還未傳經授典,召集士人講授學問,劉禪也從未出現在士人的面前。
但劉禪,甚至是劉備,都已成了益州士人們的笑談,被推到了風頭浪尖之上。
坊間,隨處可聞士人抨擊劉禪,劉備的聲音。
“我益州學問之事久廢不舉,劉州牧重興學問,這本事好事,只是他為何要讓一個幾歲大的孩子負責此事呢?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只怕連字都認不全,如何能夠擔此大任,這是對我益州士人的不負責啊。”
“如此大事,豈是兒戲?以後咱們益州的學政,都是由一孩子負責,這傳揚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咱們益州的學問,怕是要廢了!”
“是啊,你看曹丞相麾下,文學興盛之象古今未有,曹氏一門父子三人皆是大文豪,又有王璨,劉禎,陳琳等輩,哪一個不是名傳天下的大學者。而咱們益州,一個拿得出手的都沒有,如今讓劉州牧這麼一搞,就更不出了什麼大學者,大文豪了。”
也有人支援劉備,劉禪:“唉,話也不能那麼說啊,劉皇叔剛剛冊立世子,令世子為典學校尉,不過是為了樹立威信罷了。真正聚典傳經的還是來先生這些人,世子只不過是掛個名號罷了。”
然而支援劉備的聲音轉眼間就被唾罵聲給淹沒了:“哼,樹立威信大可以封其他官職,典學校尉負責一地學政,非宿儒大賢不能擔任。我看劉州牧為我益州士人重興學問是假,為其子博取名利才是真!”
“以為看,咱們應該聯絡益州士人,聯名上書給劉州牧,讓他撤銷世子典學校尉的職務,否則我們益州士子都沒有臉面出去見人了。”
也難怪益州計程車人都如此義憤填膺,劉備讓劉禪擔任典學校尉,就好比在後世,讓一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孩子擔任一個國家的教育部長,試問那些科學家,大學教授如何能夠服氣呢?
更何況劉禪不是別人,乃是劉備親子,劉備包庇之心更是溢於言表,就更不能服眾了。
面對坊間的閒言碎語,劉備自然是得到了訊息,甚至還有不少官員多次請求劉備免除劉禪的典學校尉之職,以免事情繼續鬧大。
“讓他們鬧騰吧,此事阿斗能夠解決!”劉備只說了這麼句話便不管了。
晚上,劉禪的書房之中。
劉禪坐在座位上,下方站立的乃是鄧艾。
鄧艾手裡拿著一份稿件,上前遞給劉禪,說道:“公子,這是這些日子,來敏等人關於學說有爭議之地,我都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