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聞言搖頭一笑,不予置否,笑道:“我這裡倒是有一個不錯的人選,將軍不防看看!”
“哦?不知在哪?”
劉禪指著黃煦說道:“將軍覺得他怎麼樣?”
黃忠聞言向著黃煦看去。
黃忠看了一會,向著劉禪拱手說道:“原本公子所請,老夫是不該拒絕的,只是這收徒,乃是大事絲毫馬虎不得。
收不收此子為徒,我還得考驗一番。若是過不得關,那可就……如今老夫年過六旬,卻是沒有精力與時間多去教導旁人了,還請公子見諒啊。”
劉禪點頭說道:“理當如此!”
“既然如此,那便隨我來吧!”
黃忠說罷,便帶著三人來到後院。
後院之中,儼然是一個小型演武場,一應設施盡皆齊備。
黃忠看了看黃煦,說道:“老夫的強項,乃是刀法,箭術,我觀此子也該有十五六歲了吧?身體還算壯實,不知這兩樣可有涉獵?你若是絲毫不懂的話,沒有一點基礎的話,那就恕老夫不能收你為徒了。”
黃煦拱手回答道:“將軍,在下自幼習武,所用兵器便是刀,至於弓箭,也是自幼便學。”
“嗯!”黃忠點了點頭,向著下人吩咐道:“給我將箭靶移至四十步外!”
黃忠又對著黃煦說道:“四十步箭靶,我給你十箭,只要十箭之中有五箭能中箭靶,箭法這一關,你便過了。”
一般說起神箭手,其能力是百步穿楊。
百步是距離,穿楊乃是技術。
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便包含了力與術。
古代的一步,計算方法與後世並不一樣。
後世一步,是後腳跟至前腳尖的距離為一步,一步為六十厘米。
而古代的一步卻不是這樣計算的。
古代的一步是跬步。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比如左腳先走,右腳在走一步,這樣舉足兩次,才算是一步。
因此古代的一步,就相當於是後世的兩步。
後世一步有系統的說法,古代也是如此,比如現在的大漢,一步為六尺。
大漢一尺大致相當於二十四厘米,因此這一步,便有一米四的距離。
四十步,已有五十六米。
聽上去不遠,實則不然。
一般的成年人,沒有學習過弓箭,不懂技巧的話,想要拉開弓都頗為不易,勉強射出個十數米都算是了不起了。
而五十多米的距離,在軍隊之中,也只有善射之人才能達到,精通騎射的將領們,也就只有六七十步的樣子。
三國時期能夠射百步者,不過寥寥數人,有名的善射之人也只有呂布,黃忠,趙雲,太史慈等。
黃忠只是考核黃煦,便要求其射四十步,且十箭要命中五箭,可見其要求之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