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垂著頭,走過去給淑太妃屈身行禮,又給邊上兩位一起過來的婦人行禮。
姜珃在邊上,瞪大眼睛,竟然這樣的冤家路窄,她眼神飄到站在淑太妃身後的那個李嬤嬤,這會正唇邊帶著冷笑看著姐妹倆。
崔大夫人沒發現這一切,而是拉著姜璇的手,將她帶了過去,對淑太妃說道,
“這就是鎮北將軍的大女兒,我那手帕交的女兒,才貌俱全,聰明伶俐,今年雖然已經十八,但可是個好姑娘呢。”
邊上二太太和三太太也跟著附和崔大夫人的話,一說姜璇在家如何的孝順,一說姜璇如何如何,總之怎麼誇好聽,就怎麼誇。
淑太妃將她上下打量一番,神色卻並沒有所動,彷彿她們就是第一次見面,笑著說道,“姜大姑娘果然是好樣貌,只是不知女紅,灶頭,管家算賬怎麼樣?還有,可曾讀過什麼書?”
二太太坐在崔大夫人身邊,聽了淑太妃的話之後,暗中拉了拉姜璇的袖子,不斷的給她使眼色,意思就是讓她說什麼都會。
其實,姜璇這些年脾氣性子,武藝什麼的都沒落下,但女紅六藝這些,就有些一言難盡了。
姜璇見這樣的畫面,而且她明明十九了,崔大夫人硬是說她十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她笑著回道,
“稟太妃,我女紅這些都一般,管家算賬這些不好說,書也只是略能看懂幾個字。”
女紅這些,姜璇確實是一般,她跟著姜崇在邊關,雖然也曾學過,也就是做個荷包的水平。
至於其他的,管家算賬她還是很精通的,邊疆的時候,就是她管著姜崇的住宅,還有,識字這些,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是博覽群書了。
淑太妃聽了姜璇的話,笑了笑,轉過話題去了。
三太太還好,正在看著姜珃手上的紅腫,二太太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姜璇,崔大夫人撫了撫額,嗔了姜璇一眼,無奈道,
“這孩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我家是沒適齡的孩子,不然早就搶回家去藏起來了。”
這也是為姜璇挽回顏面了。
姜璇聽了,想著崔大夫人為了她也真是拼了,心裡又微微的有些感動,她其實完全可以不用這樣的。
畢竟母親林棠已經死了這麼多年,而自己,也和她多年沒見,感情不是多麼的好。
這個淑太妃,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真是感謝佛祖,天尊,看不上自己,否則,定然是她燒香拜佛不多,佛祖不保佑自己。
她雖然是二品將軍的嫡女,但是年紀,還有名聲其實都不夠好,淮安王是誰啊?那是皇室宗親,這樣的親事是肯定不會成的。
皇室宗親,比一般的高門大戶娶親講究的更多,她的身份,不夠好。
淑太妃的眼神,分明就是對她很不屑的樣子。
自然,就算她看上了,她也不會和什麼王爺成親。
崔大夫人見淑太妃對姜璇不太感興趣,也沒再說姜璇,轉而說起別的來,一時間室內又是熱熱鬧鬧的了。
晌午,是在普濟庵用的齋飯,普濟庵的齋飯味道確實不錯,口味清淡,但總是能把食物的香和味全部發揮出來,讓人吃了還想吃。
看來,這麼多女眷紛至沓來,也是有道理的。
不過,讓姜璇奇怪的是,用飯的地方,都有專門的尼姑看著,你吃的慢,不會催促你,但是如果想把剩下的吃食帶回家,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席上有位女眷想將齋菜帶回去給家裡人嘗,被邊上看著的尼姑給收了起來。
比言明,齋菜和香茶一樣,只能在普濟庵享用。
不僅僅是剩的多的菜,就是連點汁水,也不會讓香客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