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越不放心顧念,就和永平帝推了進宮與宴,而是和老太妃,紀太妃,二房,三房圍在一起吃了年夜飯。
紀太妃見蕭越不進宮,也就沒有去宮裡,而是帶著紀玉上了年夜飯桌,她慈眉善目的看著顧念,上下打量了一番,一幅痛心模樣,“瘦了。”
說完又意有所指,“既要管著府裡的庶務,又要服侍越兒,哎,是很累。那些向來被別人侍候慣了的,怎麼能好好的照顧別人呢,這不,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生生累壞了。”
“我可還想早點抱孫子呢。”
“玉兒是我身邊長大的,我對她最是瞭解不過,為人體貼又懂事,要不,讓她去給你搭把手?”
說話侍還有意無意的看了眼顧念,那句‘被別人伺候慣的’說的是不言而喻了。
紀玉低眉順眼的坐在她身邊,笑道,“姑母可別這麼說,王妃是長公主教養的,必定和普通的人不一樣,玉兒什麼都不會,去了也是添亂,哪裡幫得上忙?”
紀太妃嗔了她一眼,“你這孩子,就是太懂事了。不然怎麼會讓別人鑽了空子,自己如今還沒名沒分的守在我身邊。“
桌上其他的人都沒說話,看著姑侄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蕭越點點頭,“讓紀姑娘這樣沒名沒分的一直呆在府裡卻是是不妥。”
紀太妃面上一喜,這段時間她在給紀玉想看,那些媒婆遞上來的人選,不是小官之子,就是高門庶子,這樣的人如何配的上玉兒?
如果蕭越能納了紀玉,總比她出去受苦的強。
只聽蕭越又道,“太妃如果信得過本王,回頭本王找一個合適的人家,讓王妃做個媒,讓紀姑娘風風光光嫁出去,也不枉她這些年代本王在你膝下盡孝。”
紀太妃面上那抹笑意還未抵達眼底就僵硬下來,這段時間因為找不到好人家心情鬱郁食不下咽的心情更加的惡劣。
她狠狠的看了眼顧念,偏偏顧念一點也不怕她,而是笑著道,“王爺這主意好,紀姑娘既然如此懂事又體貼,是該配個好人家才是。”
“祖母,這裡您最大,我就厚著臉皮給紀姑娘討個恩典,您到時候可要給她做這個媒啊。人選方面您也給掌掌眼。”
“畢竟紀姑娘是在太妃身邊長大的,也算我們半個家人。”
紀太妃心頭差點嘔出一口血,憤憤然的看著顧念,她想說不用她好心,可對上老太妃那銳利的眼神,她什麼話也說不出口。
紀玉此時卻道,“玉兒還想多陪陪姑母,還請王妃能夠讓玉兒多陪姑母幾年,不要這麼早趕我出去。”
她的笑容得體,落落大方,絲毫看不出尷尬,彷彿剛剛說的不是她的婚事,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顧念道,“紀姑娘這就錯了,男婚女嫁,本就是天倫,府裡這麼多人,總不能蹉跎了姑娘的年華,姑娘翻過年也十九了吧?別的姑娘,這個時候可都當娘了。”
上首的老太妃此時不緊不慢的道,“紀氏,上次老婆子和你說的話,你沒聽進去?”
紀太妃賠笑道,“母親,媳婦哪裡敢不停你的話。”
老太妃點點頭,看向紀太妃,“既然紀姑娘都這個年紀了,你再留也不好,有合適的就嫁了吧。”
老太妃這話,此刻已經算是給紀太妃留了臉面,上次在榮安堂,她可是怒罵紀太妃,勒令她三個月內把紀玉給嫁出去。
紀太妃說不出話,聽老太妃又道,“怎不說話?你是尋不到合適的人家?還是置辦不了妝奩?若你不方便,我來尋人,妝奩也由我出。”
“雖然我久不在京都,但這點薄面還是有的,路子也總比你寬一點。”
紀太妃見老太妃死死的看著自己,心裡發虛,勉強笑道,“不,不用……兒媳不是想著親上加親,這段日子,兒媳不過打理了下中饋,就累成這樣,想著玉兒知根知底,想把她放到越兒房裡……”
老太妃道,“我們這樣的人家,男子就是納妾,也要過禮,你剛才說紀姑娘沒名沒分的呆在府裡,既然如此委屈,那還不趁早家去?何必再王府受這份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