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滿眼的回憶。
“那個時候,皇位更疊,皇子們都想爭奪那張寶座,都殺紅了眼,最有名的反王,對,就是當年的肅王,他本是最有望能坐上那個位置的人。”
“可,就在那個時候,他突然反了,那樣的匆忙,誰也沒想到,結局,自然是可想而知。”
“如今,已經沒有人敢叫他肅王,而都是叫反王。”
“就連如今的皇上,到現在都還在找反王後人的下落。”
肅王叛亂,實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了,他還記得當時多少人為肅王求情,烏泱泱的跪了一地,這也是讓當今下定決心一定要斬殺肅王的原因。
有這樣一個得民心的人在,他的皇位如何能坐的安穩?
那個時候,上朝大殿上不斷有人撞死在龍柱上。就為了給肅王求情。
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舉動只是加速了肅王的死期。
那個時候,皇上已經對肅王深惡痛絕,本來微弱的決心就這樣越來越強大。
齊老國公和英國公當時也為了肅王奔走過。
後來,齊國公府開始慢慢的衰敗,而同樣求情的英國公,英國公卻慢慢的起來了。
人人都說是因為有太後的原因,可他知道不是。
想到此處,楊閣老渾濁的眼神驟然銳利起來。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顧世安是反王的侯人也好,不是也好,他都不會放過他。
更何況,如今,他手上有了一個很強硬的人證。
“父親,早年的事,您可有線索了?”楊大爺激動的問楊閣老。
楊閣老眯起眼,嘆了口氣,“過去太久了,就是有線索也斷了。不過,如今我手上倒是有一個人證。”
“有人證還怕什麼?就算沒有人證,我們弄一個出來也不是難事。別的人皇上還說很明理,會審理清楚。”
“但是,反王的事情,如果真的和您說的那樣,那可就不需要什麼證據了。”
楊閣老緩緩點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還是那樣一個反賊之後。
“父親,您不是說有人證嗎?怎麼還如此的猶豫?”楊大爺不解。
楊閣老道,“這個人證,說起來也巧,還是被顧世安的女兒給救了的,只是,年紀有點小,是反王忠心部下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