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立刻回家去,記住,你今天根本就沒來過我們家,以後也不要來,在你高考考完之前,都不要再來了。要是有人問你,你就說什麼也不知道,千萬不能告訴別人,是你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們的。記住了嗎?”
“皓子已經這樣了,你還前途遠大,你不能毀了自己的學業。回去,立刻回去,在你考上大學之前,再也不要來我們家了。你走啊!走啊!!”
他最後還是走了,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他又不傻,當然知道好友的父母是為了保護他,可就因為知道,心裡才更愧疚。
回到家後,他不吃不喝了兩天,最終在父母的逼問下,說出了實情。他的父母沉默了許久許久,然後拿起了電話……
這次,要輪到市一中領導們集體上天臺跳樓了。
因為實驗一班的同學和家長發起了簽名活動,要求市一中按照章程辦事。一開始只有幾個交好的學生簽了字,後來全班都跟上了,再後來慢慢的擴張到了其他班級,等校方知道的時候,整個年級段的學生幾乎都參與了進來。
法不責眾。
也許最初,那些學生只是憑藉著一腔熱情,心底裡還是有些發虛的,那麼到了最後,就無所謂了。想也知道,一個人鬧事,學校會開除,一群人呢?一千多人呢?
有本事你就開除好了,整個年級段一掃而空,只剩下幾個關系生。
哦不,關系生也簽名了。
其實關系生這種事情,在各大學校都不是什麼秘密。而市一中的關系生又分成兩種。
其一,就是類似於袁藝上輩子交錢上二中那種的,單純就是因為分數不夠,走後門交贊助費上學的,這種學生一般沒什麼後臺,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的。進了市一中後,多是被分在十九班和二十班的,存在感很微弱,並不遭人恨。
其二,本身分數夠,但是想進實驗班的,這種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能耐的。可即便如此,進的也多半是五班。
剛開學時,一到五班都是實驗班,六班往後是普通班。可無論是實驗班還是普通班,也是有差距的。依著往年的規矩,是實驗一班到三班不進關系生,普通班則是六到十五班不進贊助生。
盡管只是私底下的規矩,可既然都已經執行了多年,就不該存在破例的情況。再一個,就算要破例,也該增加名額才對。
譬如說,一班只有七十人,那就進七十人,再加一個關系生。
事情鬧大之後,圍觀群眾紛紛討伐學校、討伐教育局、討伐關系戶,當然也會爭相幫著出主意,同時鄙夷校方的智商。
校方:……真的要排隊上天臺了。
外面,跳樓男生的父母和親戚霸著教育局鬧事,裡面,市一中學生自個兒內訌了,關鍵是關系生和贊助生你們跟著湊什麼熱鬧??
事情徹底兜不住了。
袁藝知道這個事情,是去學校領期末成績報告單的路上。
六月底,天氣已經很熱了,她照例坐公交車趕往學校,無意間瞄了眼車載電視,聽了這麼一耳朵後,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電視裡,有個女記者在採訪半年前跳樓的學生,地點就在學生的家中,而這個家,其實也有夠戳淚點的。
別看後世也有菜販子賺大錢的,可一般的小菜農卻是起早貪黑的賺幾個辛苦錢,這種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在家種地賺不到幾個錢,為了孩子的將來,也只能搬到市裡,賃一間小小的租屋,每天淩晨起來出門去批發市場,緊趕慢趕的趕到菜市場,每斤蔬菜也許只賺幾毛錢,捨不得吃穿花用,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瓣花,為的只是想多給孩子攢些學費。
袁藝家沒那麼窮過,從來沒有,她家一貫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就連上輩子,掏空家底送她上學以後,也僅僅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基本上的日常花費那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們家有房子,九十平方的小三居,沒房貸沒欠款,父母雙方都有工資,奶奶雖然沒退休金,但姑姑叔叔他們還是隔三差五的會給些孝敬錢。總得來說,袁藝從小都是衣食無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