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拓跋秋這回只是小打小鬧,跟十年前禦駕親徵的架勢沒得比,他更多是在試探元琪的實力。
面對烏雅人的挑釁,元琪毫無畏懼,他認命顧茂為帥,直接和對方懟上了。
元琪當場宣佈這個決定時,包括顧茂在內,所有人都震驚了,驚訝於他竟然敢讓顧茂掌兵。
要知道,先帝對於這個能打的兒子,也是防備多於任用的,他用顧茂打過西夷,卻沒讓他打過烏雅。
元琪曾對陸珊說過,當初楊嶽發起反攻,一口氣收回宛州十六郡時,如果先帝有魄力把顧茂放出去協助楊嶽,定不會功虧一簣,說不定整個宛州就此就光複了。
可惜先帝沒有這樣的勇氣,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敢信任,最終錯失良機,丟了宛州。
元琪絲毫不覺得自己用顧茂有什麼不對,放著當打之人不用,那是最大的浪費。
顧若事後對顧芝說,他們果然沒看錯人,元琪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這才是真正的為君之道。
顧英聞言心內竊喜,這是元琪在用事實向世人證明,他的皇位不是皇叔們妥協的産物,而是他本來就應得的。
顧茂出發時,元琪讓他捎上了元琳和顧元娘,至於陸珊,她跟著元琳偷偷上路的。
畢竟,顧家的公主郡主有過上戰場的先例,皇帝和穆親王沒意見,其他人便不好說什麼,可把未來皇後也扔到戰場上去,這太挑戰人們的底線了,元琪暫時也不敢公開這麼做。
但是陸珊非去不可,她的空間有大量的糧草,可以省下運輸的人力物力,她有最好的醫療裝置,可以挽救重傷士兵的性命,她還有最新的軍事地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除開外掛不談,陸珊本身的弓馬騎射兵法陣法也是一流的,到了戰場絕不會是任何人的負擔。
陸珊很清楚這一役意味著什麼,他們必須戰勝對手一血十年前的恥辱,然後雙方才有坐下來談判的可能。
無論元琪還是陸珊,都是堅定的聯明抗元觀點的擁護者,只是要和烏雅人聯手,不先打敗他們是不可能的。
過去十年,由於盛寧王朝對光明王朝稱臣納貢,導致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純粹拼軍事實力,盛寧打不過光明。
但是不管什麼時候,戰爭拼的都不只是軍事實力,後勤補給是決定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陸珊絲毫不懷疑他們會取得這一戰的勝利,她倒是比較擔心,獲勝的訊息傳回遙京,元琪該怎麼對外宣佈。
事實上,元琪一點也不糾結,前線怎麼打的,顧茂的戰報怎麼寫的,他就怎麼說怎麼賞,一絲不差。
於是輪到滿朝文武傻眼了,陸珊什麼時候去宛州了,她還親手把淮安郡收了回來,這也太讓人感到驚悚了。
陸昊是為數不多知道陸珊去了宛州的人,可他的驚訝程度一點不比其他人少,他知道他家閨女能打,可他從來不知道,他家閨女這麼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