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間,趕車人駕著牛車慢悠悠出現。
一夥人你擠我我擠你擠上了牛車,牛車慢悠悠往縣城駛去,車上的人嘮著家長裡短。約莫一個半時辰,日頭爬升,總算看見了中周縣的城門。
下了車,自然是往河邊趕。午時後不久賽龍舟便要開始,平常百姓捨不得進酒樓高地瞭看,只得早早趕場,希望在河邊佔塊視野好的地方湊足熱鬧,回去也能好生炫耀一番。
馮知春原想自家三姐弟獨處,奈何李元元始終黏著她,“你們頭次來縣城定覺得不習慣,待會去看賽龍舟,那人是頭擠著頭,可別被嚇著擠散了,還是我帶著你們好。”
李元元也不想一想,馮家原是京城官家,三姐弟什麼大陣仗沒看過?且不說馮知春帶了私心上縣城,便是沒帶私心,上縣城看龍舟也不過是換換心情,給平常生活添點樂趣罷了,哪裡會嚇著。
馮知春轉念一想,她一個弱女子帶著兩個孩子,有李大和這樣身高體壯的男人在旁,確實要安全一些,也就沒有推拒。
臨近午時,日頭正盛。
一行人順著人流趕到河邊,尋了岸邊柳樹下一處蔭蔽,坐下吃起幹糧。
李元元不愧是李媒婆的女兒,一張嘴似總有說不完的話,話頭她佔了八分,襯得周邊人更加的安靜。
“馮姐姐你知道嗎,這次楊大少爺也會出賽!”
世間大抵是有一種亙古不變的定律:一群人聊天自然而然就會扯到都知道的話題或出眾人物上。
在上安鎮,楊瑾就是位出眾人物,最是吸引李元元這類少女的眼球。
馮知春偶然見了楊瑾痴蠢的一小面,他於她,倒是不那麼神秘高高在上了。而且她也不覺得有什麼驚奇,楊家是上安鎮的大戶,能表現自己的地方自然會湊上一腳熱鬧,更何況楊家人壓根就不是愛低調的性子。
說來,楊瑾卻不像個楊家人。
他很低調,平日不怎麼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甚是高調的楊家人也極少在外談論他。正所謂,越神秘越刺激人的好奇,楊瑾在上安鎮的人氣多少也有這層意思摻在裡面。
一談到楊瑾,李元元就興奮的臉都紅撲撲的,說的更帶勁了,“馮姐姐你是不知,前些年楊大少爺是不出賽的,聽說,賽龍舟這樣的都不大入他的眼呢。也對,楊家還有當官爺的族親,還好幾個!聽說那官位最高的是大太太的親舅舅,官位比縣太老爺還大呢!”
李元元蹦出一串“聽說”,盡職地散播她收集來的——也不知是真是假——的訊息。
“今年也不知怎麼的,楊大少爺竟說要出賽,他哪能做搖槳那種活,自然是做龍首,站在龍頭擊鼓鼓舞士氣!楊家的僕婢說了,為了這次讓楊大少爺好好在人前顯顯眼,可是請了專門的繡娘量身定做戰服,那是用了上好的料子,衣裳是銀白底、燙金線、赤紅墨黑交織圖紋。”
李元元說著,似已想象出楊瑾英姿颯爽的模樣,雙眼恨不得飛出片片桃花。她起勁地說了一堆話後,拿眼睛瞟瞟在場的另兩個女眷——馮知春和馮知夏。
馮知夏對李元元不大喜歡,因著李媒婆說媒的事,連帶著對楊瑾也沒存什麼好印象。李元元說的,她自是不怎麼上心。
李元元對馮知夏如何想也是不甚在意的,她在意的是馮知春。因著她前段日子從自家孃的沉默中悟出些什麼,只是後來自家娘奈她千纏萬磨都打太極,她就借機來刺刺馮知春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