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熱血少年為殺邪神挽救天傾歷經種種劫難,最後為天下太平選擇以身殉道。
熱血、悲壯。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劇本,張奕呈無論鏡頭審美還是敘事節奏都高超絕妙,演員陣容也華麗靠譜,如果再配上合適的音樂,絕對是一部佳作。
但姜予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這件事就這樣過了兩天,某天奇生寫完作業坐在她不遠處玩手機,忽然湊過來問她:“你拒絕給《仙途》配樂?為什麼?”
“他們找你了?”姜予看眼奇生還沒按滅的手機。
“對,副導演問我了。”奇生說:“他說這部片早就殺青了,但是因為導演沒有找到合適的配樂,就一直沒有開展後面的流程。你為什麼不答應啊,他們給好多錢的。”
“不缺錢了。”姜予說。
“誰會嫌錢多啊。”奇生才不信姜予這個說法,追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啊?”
姜予抱著抱枕靠坐在沙發上,見小孩這非要個說法的模樣,歪頭問他:“你很喜歡這個電影?”
“當然,這可是我第一次演習。”奇生說。
“那你喜歡它哪?”
奇生不明白一部電影為什麼要拆開喜歡,想了想說:“這個故事啊,我還沒去過仙俠世界,騰雲駕霧是每個人的夢想吧?而且,劇情也挺熱血的。”
劇中的少年意氣與熱血,奇生沒有經歷過,因此他尤其嚮往。
姜予看著他沒說話,眼神難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你不覺得假嗎?”
“啊?”奇生虛心詢問:“啥假了?”
“結局假。”
奇生莫名其妙:“電影不都是假的嗎?好吧,其實我也覺得主角團死得有點牽強。”
姜予頭往後靠,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電影結局只到主角團犧牲自己挽救天傾,之後就天下太平,在這種理想化的英雄故事裡,導演刻意隱去很多東西。
比如邪神因何誕生,因何強大。
比如故事裡明明那麼多諸多仙門和普通平民人數,為什麼就非得那幾個主角來救世,非得他們來祭天。
為了塑造英雄形象,導演給他們救世主的身份,用這個理由說服觀眾以至於扮演者:註定他們就要走這一條路,他們必須死。
奇生認為主角團全死太牽強,姜予卻覺得他們作為英雄死去才是最好的結局。
拯救世界後死掉的才是最完美的英雄。
姜予點進和副導演的聊天介面,卻遲遲沒有在對話方塊裡輸入文字。
遲疑了有好幾分鐘,手指再點選螢幕時,她輸入的卻是同意的回複。
即便對這種故事再嗤之以鼻,即便再挑剔這樣的劇情,她最後還是無法否認少年們救世的熱血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