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喬秀蘭和趙長青的婚期定在了78年的春天。
年前李翠娥雖然和喬秀蘭說了氣話, 說要趙長青的‘帽子’真能摘了,過完年就立刻把她嫁出去。可真到了喬秀蘭要出嫁的時候,李翠娥也就捨不得了。
不過再捨不得,喬秀蘭的年紀到底也不小了, 加上她之前和趙長青當著鄉親們的面牽了手, 再拖下去外面肯定會有閑話, 所以一過完年,李翠娥和於衛紅幾個就開始忙著操辦了。
首先喬秀蘭肯定是要去趙長青家住的, 那房子裡外就得先打掃一遍。
既然兩家定了親, 喬家人也沒有嫌棄的, 趁著年後事情不多,喬秀蘭幾個哥哥就去把他家的房子都修補了一遍。至於傢俱,李翠娥早在喬秀蘭沒長成的時候就和縣城的木匠說好了, 每次尋到了好木頭都存到木匠處。婚期一定下來,木匠就把存下的木頭全打成了好傢俱。而被套枕套什麼的,則有於衛紅幾個當嫂子的繡了。
趙長青看著喬家人裡外忙活,心裡很是過意不去, 私下裡他問喬秀蘭說要不要他再拿些錢和票據出來補貼。喬秀蘭當然說不要, 他提親的時候拿了幾十斤糧票和肉票出來,喬家人已經覺得那是很大一筆了。如果再拿出更多的, 她家裡人肯定要覺得奇怪了。
後來趙長青還是覺得心裡不安,又去和喬建國提了。喬建國也是一樣的話,說他們的錢都還不能見光,尤其是現在黑瞎溝屯來往好些個外人, 更是不能在這個時候打眼。不過趙長青有這份心,他這當舅哥的還是挺欣慰的。
婚期定好了,喬秀蘭的嫁妝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定席面和通知親朋好友了。
這時候也結婚都是在家裡辦席,普通人家就是家裡人自己燒,條件稍微好點的就請廚子來幫忙。
李翠娥的意思是這次喜宴就她來燒菜,幾個媳婦打打下手,到時候早一點開始準備,還是來得及的。
喬秀蘭卻不同意,喬家本家親戚不多,趙長青那邊的親戚就更是幾乎沒有了。可兩家人的朋友多啊,尤其是她大哥是當了多年的大隊長,在黑瞎溝屯很有聲望,到時候來道賀的鄉親肯定不會少。
她的意思就是請幾個廚子和幫工來幫忙,這時候人工費用也不貴,也花不了多少錢。她自己攢了小金庫,支付這點費用實在不算什麼。
李翠娥又說她小孩家家能有什麼錢,就算攢了些錢那也得留著往後過日子。
兩廂爭執,後頭還是趙長青直接把人給請了,親自帶到了喬家。
女婿有心,李翠娥自然高興,也就不提要去親自操持喜宴的事情了。
很快,婚禮的一切都安排妥當,剩下的就是邀請親朋了。這時候通訊也不發達,住得近的就是親自上門送喜帖,遠一些的便用郵寄的方式。喜帖都是喬秀蘭自己寫的,普通的紅紙,端方的毛筆字,很是簡潔。
住得近的自然不用說了,接了喜帖都樂呵呵地道賀,並答應一定會去吃喜酒。吳亞萍雖然住在省城,一接到喬秀蘭的喜帖,提前就搭車過來了,說是要陪著喬秀蘭出嫁。
當然了,作為新嫁娘,除了寫請柬以外,她大部分的時間也就是陪著嫂子們做做針線。就這樣,於衛紅她們還不肯讓她多做,說是她往後嫁了人,多得是時候要操持這些,不如趁著現在還沒出嫁,在家好好歇歇。
李翠娥和哥哥們對她好,這自然不用多說了,這是血脈連著的親人。難得的是嫂子們這些年來對她也是十分照顧,她二嫂李紅霞雖然有些小心思,但大體上心不壞,三嫂劉巧娟自從懷安安的時候受了她的好,後頭也是把她當親妹子看。她大嫂於衛紅就更不用說了,說是把她當親女兒也不為過。
可惜的是現在這時代,好多東西都不能輕易外漏,不然喬秀蘭肯定想著在出嫁前報答一下嫂子們。不過來日方長,她只要把這份好記在心裡,總有報答他們的時候。
黑瞎溝屯有未婚夫妻在婚期定下來之後,婚前不能見面的習俗,所以自從過完年,雖然趙長青經常往喬家跑,但喬秀蘭卻是一直不能和他見面的。
幸好還有小石頭這個小機靈鬼,時不時往喬秀蘭身邊去,充當他爹的傳聲筒。
照理說小石頭是要等喬秀蘭和趙長青結婚之後,再改口喊她孃的。但是小家夥實在是太喜歡喬秀蘭了,一聽說他們定下婚期之後,就自發自覺地改口了。樂得李翠娥還同喬秀蘭打趣說:“這孩子也真是乖覺,平常人家總要給小輩一個大紅包,小石頭連紅包不收就一口一個‘媽’地喊你,說起來還替咱們省錢了呢。”
小石頭聽完,喜滋滋地點頭,“我要媽,不要錢!”
李翠娥抱他坐上膝頭,還是往他口袋裡塞了個大紅包,又點了點他的小鼻子,“那你以後也不喊我奶奶了,得喊姥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