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董卓自封為國相的訊息很快不脛而走,在地方的諸侯都深感憂慮,其中最感到擔心的便是渤海郡袁紹。這日,袁紹召集手下謀士進行商議。袁紹坐在堂中,周圍是許攸,田豐和沮授。許攸看著憂慮的袁紹,問道:“主公心情為何如此低落,可否說與子遠聽聽?”
袁紹用袖子掩面,嘆息道:“想我本和何進交好,相信過不了多少時日他便會將兵權交付於我,我取天下必定會不費吹灰之力。怎奈何何進被刺殺,半路殺出個董卓,壞了我的好事!”田豐聽到此言後,笑道:“主公何須憂慮?我自有妙計!”“哦?說來聽聽!”
“主公實力雄厚,且家境優越,四世三公,在諸侯中頗有威望,主公何不高舉義旗,召集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董卓!”袁紹聞言,有些猶豫不決。沮授這時說道:“沮授猜想,肯定是主公擔憂天下諸侯不服主公,主公完全不用擔心。曹操是你的幼年好友,袁術是你兄弟,藍若天和我們都急切地要推翻董卓,有了這幾路諸侯的支援,其他諸侯必定拜服!”
袁紹揣測道:“師出無名,恐怕難以服眾吧?”許攸看著袁紹,繼續說道:“主公啊,董卓已經是天下人的公敵了。現在他沒有做什麼越權之事,但子遠料定,不久的將來,他必定會露出尾巴,主公如若不放心,可以等待一些時日。”袁紹如釋重負地說道:“幾位說得都不錯,子遠的方法最為穩妥,我們稍候一些時日吧!”袁紹話畢,將眾人遣散,回營帳休息了。
此刻在洛陽的王宮中,董卓正籌劃一件大事。董卓拍著木桌,說道:“東漢王朝為何自桓帝以來便戰亂不斷?咱家認為是洛陽的王氣已經耗盡,所以要想避免戰亂,只能行遷都之舉!”“哦?那國相認為何處適合?”李儒問道。“咱家請過巫祝算過了,長安王氣正盛,正適合作為新都。”董卓回答道。
“文和認為,此舉不可行。遷都之事,歷來只有天子可以決定。而國相才完成晉升,現在萬萬不可行僭越之事啊!”“賈詡,你居然否認國相的意見?”李儒質問道。“文和是為國相的大業著想,倒是你,竟然認為遷都是正舉,真是可笑!”賈詡義憤填膺,大聲喊道。
“國相,你切莫聽賈詡之言。你若遷都,可以為你樹立威信,相信諸侯在知道此舉後,都會更加畏懼於你的!”李儒大聲反駁道。“文和以自己的性命保證,遷都之舉對江山社稷無益,更將陷國相於不忠的境地啊,望國相斟酌!”賈詡雙目通紅,情緒激動地說道。
“賈詡,你大可不必如此,咱家不會取你的性命。咱家只是想問你是否支援咱家的決定?”董卓看到情緒激動的賈詡,降低了聲音說道。“國相之舉,文和不敢茍同。文和該說的話都說過了,希望國相以後回想起今日之事,不會後悔!”賈詡說完,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國相,賈詡如此不尊重你,你就這麼輕饒了他?”李儒感到非常氣憤地說道。“罷了,文和跟隨咱家也很長時間了,屢獻奇策,這次與我們意見相左,我們也沒必要怪罪於他,隨他去吧!”董卓嘆了一口氣說道。李儒看著賈詡離去的方向,眼中還有一絲不甘。
董卓又問道:“遷都之事好說,只是這舊都該如何……”李儒奸笑道:“一國豈能有兩個都城?長安是新都,那洛陽自然要廢棄了!”“你的意思是?”董卓滿臉疑惑。“一把大火燒掉,不能留給諸侯!”李儒目光毒辣地說道。“這,恐怕不好吧……”董卓聽到此言後有些動搖。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望國相可以當機立斷!”李儒極力勸說道。董卓思考許久,奮力地捶打著桌子,大聲說道:“一不做二不休,就這麼定了!李儒,此事具體由你負責!”二人又商量了許久,最後敲定了詳盡的計劃。
半個月後,董卓將皇宮內的王子與嬪妃盡數轉移出城,一把大火將繁華的洛陽化做了焦土。許多不知情的民眾葬身於火海中,數以萬計的難民流離失所,餓殍浮地,洛陽儼然成為了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