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燕邊疆兢兢業業,克勤職守,秦將之典範,廣武君雖昔在趙國,卻不得重用,今與藏荼相合,成燕之大事,皆有功之臣。”
“朕功德薄寡,賴祖宗之靈,承繼萬裡江山,夙夜興嘆,不敢半點懈怠,常憂諸地難成,汝三人皆聖傑,解大秦之危,使得失地複得,特冊封如下。”
“藏荼歸秦,秦之榮幸,拜秦前將軍,掌兩萬燕軍,兼燕侯,享燕地三縣萬戶食邑!”
“韓信克重,秦之榮幸,拜秦平北將軍,掌三萬秦軍,兼文信侯,享趙地三縣萬戶食邑!”
“廣武君謀略過人,秦之榮幸,拜秦廣武公,位列三公之上,朝不解劍,下不解履!”
舍人宣讀畢,眾人皆是大驚,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如此封賞,吾等何德何能啊,萬望陛下收回成命,吾等亦可肝腦塗地,赴湯蹈火!”李左車率先開口道。
舍人在前,有些賀喜地說道:“三位請起,如此不世之功,區區封賞何足掛齒,萬望諸位日後為秦歇盡全力才是。”
“不敢不從!”三人瞬間齊聲道。
“如此甚好,另外還有一件事情,需和燕侯商議,只怕燕侯不從啊。”舍人故作可惜地說道。
藏荼聞言,當即上前,有些遲疑地問道:“中書大人有話直說,微臣定效死力!”
舍人稍微整理言語,隨即緩緩地說道:“現如今天下唯有四處未定,楚漢之地,齊衡之地,且衡山大將司馬寅前往漢地支援,衡山王共敖年老,共尉年幼,還請將軍收服,另外燕軍可自帶,解將軍所憂之事。”
聽罷舍人言語,藏荼心中有些恍惚,這時李左車當即出列道:“燕侯,如今歸秦,所守之地便不在是千裡之地,而是萬裡江山,若是偏安一隅,陛下心中自會煩悶,況且藏衍少將軍尚在燕地,將軍有何憂愁,滅了衡山在歸燕國也無妨!”
韓信亦是在旁說道:“廣武公所言極是,況且將軍正值壯年,古者趙奢廉頗年老尚能立功,將軍雖有戰功,終是燕國之功,日後藏衍少將軍在邊疆立功則為秦功,父子將侯,豈可只由子建業,父富貴耶?”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藏荼亦是覺得有理,遂躬身行禮道:“願聽陛下吩咐,立汗馬功勞,享秦之禮遇。”
“如此甚好,諸公且樂,微臣這就回去複命,現如今司馬寅已經離開衡山,萬望將軍早些發兵。”舍人依舊不忘提醒道。
“微臣三日之內,便發兵衡山!”藏荼當即斬釘截鐵地說道。
秦佔燕國之事,數日間傳遍天下,唯獨彭城龍且和鐘離眛派兵增員,其餘諸地似乎並沒有太過重視,原因很簡單,燕地處於北方,且匈奴擾亂,燕王疲於周旋,被秦大敗,也在情理之中,且今日秦佔燕地,匈奴便為秦所守,名聲上是佔燕,實際上不過是再攻匈奴而已。
英布等人聽說燕地攻破,自是不再發兵彭城,反倒是藏荼大軍快速前往衡山,欲要一舉拿下衡山郡。
此刻項莊尚在丹陽,似乎在打探臯城動向,然漳縣卻早被漢軍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