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秦域無疆之亂世中興> 第161章 漢王郴縣祭義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1章 漢王郴縣祭義帝 (2 / 2)

“大王來迎,吾心不安也。”張良有些謙虛地說道,劉邦見狀,直接挽手邀張良下榻,宮人亦是忙備茶水,蕭何在旁無事,便行禮退下,處理政事去了。

殿內,君臣相見甚歡,談了些家常瑣事之後,劉邦也逐漸嚴肅起來,稍微抿口溫茶說道:“先生從下邳來,想必也知曉天下時勢,今秦初滅趙國,勢力大增,楚義帝身亡,項羽執牛耳也,吾身在九江,何以功成也?”

張良見劉邦剛才還心不在焉,這會兒突然詢問此等問題,便知其有雄心大略,遂平心靜氣道:“大王欲得半壁江山,還是巡遊四海?”

“若能巡遊四海,何以在乎半壁江山,還請先生教我。”劉邦頗為謙虛地說道。

如今已經身為漢王,自是想稱漢帝,張良見說,略作思量道:“大王若得天下,需得民心,欲得民心,需安葬義帝,如此江東萬民自然歸附,項莊乃是無用之輩,今守會稽,早晚有失,大王可聯合共敖,為義帝報仇,攻打會稽,此為一也。”

“霸王知曉吾等出兵,定會前來攻打大王,待時大王可明面聯合秦國,尋求庇護,暗則聯合齊國,攻打彭城後院,據某所知,齊田橫乃是壯士,不可不信,此為二也。”

“衡山共敖,反複無常,秦國出兵必會借道,以共敖之性格,必會屈服,如此秦國為首,吾等請求結盟,平分楚地,況有長江之險,可與霸王勢不兩立,此為三也。”

“然計策雖良,吾所憂者,有二也,其一,秦國不攻楚反攻漢也,其二韓信在燕國邊疆,齊燕關系甚好,恐不發兵襲彭城,需高人前往遊說也。”

劉邦在旁,暗暗稱贊,隨即頷首道:“秦國不會攻打楚國,也不會攻打九江,然其會借道衡山,坐觀局勢。”

“大王何以見得?”張良頗為不解地說道。

“先生難道不知秦楚講和,故而不會攻打楚國,然九江地勢險峻,其若來,楚國若反悔盟約趁勢攻打秦,雖背盟,然可傷秦之根基,殊不知謀殺義帝已經不仁,何況乎背信棄義也?”

張良頗為同意劉邦所言,便不再多說,此為大觀,然天下大勢,瞬息萬變,總而觀之,事在人為。

“大王英明,為今之計,還需發喪義帝,昭告天下,以明正義!”

兩人談論半個時辰,方才同時出殿,漢王得子房,亦是如劉備得孔明,皆如魚得水,本來劉邦是派遣軍隊前往郴縣為楚帝下葬。

但在張良的建議下,還是需要親自前往,如此方才顯得尊敬,更能讓天下人知曉漢王是重情重義之人。

郴縣距離臯城不遠,劉邦儀仗擇日啟程,而此刻的郴縣還有許多楚軍,不過都是楚霸王賬下的人,今聽聞漢王率軍前來,皆各自散去。

楚國大部分官員幾乎全部都在郴縣,漢王前往,全部授任與地方,漢王亦是白衣黑袍親自為義帝哭靈三日,然後下葬郴陵,後又守陵七日,諸事妥當,又命人下詔,頒發天下,以示民心。

這時王陵也從秦國趕到郴縣,恰好與漢王相遇,兩人雖是舊友,一人為秦臣,一人為漢王,不免有些尷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